白云庵四首

蚁窠得意从渠计,螳翳忘言息我机。
寒尽山庵无历日,野花啼鸟又春归。

作品评述

诗词:《白云庵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逍遥子

蚁窠得意从渠计,
螳翳忘言息我机。
寒尽山庵无历日,
野花啼鸟又春归。

中文译文:
蚁窠自得其乐,从自身筹谋;
螳螂躲避,忘记了发出声音来使我(指蜻蜓)停息。
严冬结束了,山庵没有往日的繁忙,
野花盛开,鸟儿再次回归。

诗意:
这首诗以白云庵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安宁宁静的场景。诗人用蚁窠和螳螂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在和从容的意境。蚁窠自得其乐,从渠道中得到自己所需,展现了生活的智慧;而螳螂则停止了振翅虚张,展现出深藏不露的策略。然而,这幅和谐景象并非由历日(指世俗的琐事)维持,而是来自自然的律动。随着寒冬的结束,山庵不再计日程事,野花盛开,鸟儿归巢,宣扬了宁静自然的生活态度。

赏析:
《白云庵四首》刻画了一片宁静祥和的边山庙宇景象。蚁窠自得其乐,从渠道中得到自己所需,表达了以小见大的生活智慧;螳螂忘记了摆出威胁姿势,显现出内敛而深思熟虑的处世态度。作者通过这两种小昆虫的描写,反衬了人们过于忙碌的生活,倡导以简单、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真谛。同时,诗中山庵无历日的描绘,显示了一种解脱世俗纷扰的心境,让人联想到佛家修行的寂静与宁逸。最后,野花盛开、鸟儿归巢,表达了岁月变迁,自然循环的美好,并且暗示了人忙碌一季后自然返璞归真的渴望。整首诗以淡泊的笔调,温婉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在纷扰繁忙社会中追寻宁静自然的生活理念。

诗词推荐

红梅定自开,有酒无人对。归时应好在,常恐风雨晦。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思君转战度交河,强弄胡琴不成曲。日落应愁陇底难,春来定梦江南数。万丈游丝是妾心,惹蝶萦花乱相续。

昔日同游漳水边,如今重说恨绵绵。天涯相见还离别,客路秋风又几年。

熏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只得掾曹作南熏,国香未向俗人夸。

已谢芳华更不留。几经秋。故宫台榭只荒邱。忍回头。塞外风霜家万里,望中愁。楚魂湘血恨悠悠。此生休。

一麾飘泊在天涯,寒食园林不见花。唯有市亭酤酒客,俚歌声到日西斜。

有意嫌兵部,专心望考功。谁知脚踜蹬,却落省墙东。

兴庆宫池整月开。□□□□缕金鞋。后庭芳草绿缘阶。祓禊归□杨柳陌,□□□落凤凰钗。细风抛絮入人怀。

尚居阑菊殿,岂占杏桃先。梅自伤迟暮,人犹作早看。

一语雅师听取,插草已自完成。况是三间殿了,如何却欠全身。

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帝城春日帽檐斜,二陆初来尚忆家。未肯将盐下莼菜,已应知雪似杨花。生平贺老惯乘舟,骑马风前怕打头。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皆世所传钱氏故事。)西台妙迹继杨风,(凝式)。无限龙蛇洛寺中。一纸清诗吊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五季文章堕劫灰,升平格力未全回。

闭玄关,通三昧。采药仙翁,收得真消息。柳岸芦花添青翠。满地白云,只许人不会。但拈来,偏如意。本分家风,分付真心地。一颗神珠明丽丽。照破尘沙,相遇人授记。

仙艾垂门绿,录丝绕户长。何人握彤管,金殿纪多样。

赫赫威声震百蛮,昔携筐筥溷谷山。无人为起文渊问,端的珠还薏苡还。

求名如未遂,白首亦难归。送我尊前酒,典君身上衣。寒芜随楚尽,落叶渡淮稀。莫叹干时晚,前心岂便非。

文始通道源,含光隐关吏。遥欣紫气浮,果验真人至。玄诰已云锡,世荣何足累。高步三清境,超登九仙位。

天台红酒须银杯,清光妙色相发挥。翁髹玉石岂不雅,君第酌之庆自知。我有银杯何所宜,恕斋惠我前朝得。今朝翁酒竟茫然,梅花万里人南北。

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华堂珊佩,非务拥神仙。天遣澄清海岳,亲曾授黄石奇编。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翩翩。真迥立,香飘绣衮,色映貂蝉。有清诗千首,美酒如川。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