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霜二首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這寒芳竟不闻。
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刚欲拒霜开。
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雪材。

作品评述

诗词:《拒霜二首》
作者:张明中
朝代:宋代

游蜂识尽千红紫,
只這寒芳竟不闻。
九月清霜可拒哉,
芙蓉刚欲拒霜开。
不知拒着清霜后,
还有三冬傲雪材。

中文译文:

蜜蜂游走在千万种红花紫花之间,
却不闻到这寒冷中的芳香。
九月的清晨霜露是可以抵挡的,
刚刚绽放的芙蓉正在抵抗霜露的侵袭。
不知道在抵挡了清霜之后,
还有三个冬天来展示它们抗雪的力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张明中在宋代创作的,以描绘花朵抵御霜露的景象为主题。诗中以讽喻手法,通过描述蜜蜂、芙蓉和清霜等元素,表达了坚强、自立的意象。

首先,诗人提到游蜂识尽千红紫,形容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领略了千种花朵的美丽。然而,尽管花朵鲜艳动人,却无法闻到这些花朵的香气。这种描写传达出一种遗憾和失望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无法完全感知的感叹。

接着,诗人以九月清霜为象征,表达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清霜是秋天的象征,意味着寒冷的来临。然而,诗中表明清霜是可以抵挡的,显示了人们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而芙蓉则是诗中另一个象征,它刚欲开放时就遭到了霜露的袭击。芙蓉在这里可以被视为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形象,它虽然正处于娇嫩的状态,却秉持着抵抗和生长的力量。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和坚持的决心。诗人说不知道在抵挡了清霜之后,芙蓉是否能经受住三个冬天的考验。这里的三冬傲雪材,意味着芙蓉能够在严寒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整首诗以花朵与自然元素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不屈精神。它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逆境,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以克服生活中的挑战,并展示出无畏的生命力。

诗词推荐

七十方强半,天胡不慦遗。致身虽宰辅,遭世已艰危。计策安宗社,勋庸载鼎彝。国讎犹未灭,岂料哲人萎。

相从浦阳官,三十月盈缺。出必并辔游,居常对案啜。予褊子能恕,子短予还讦。久而见交心,中不容间舌。乃於穷秋时,忽作远道别。别肠如乱丝,一寸知几结。别语如悲笳,一声凡数咽。咽极继以号,旁顾亦惨切。匹马独来归,山城雨初歇。

散点空阶下,闲凝细雨中。那能久相伴,嗟尔殢秋风。

甘风远集闻朝嘒,怨月深栖有夜鸣。凉牖疏明稀老翠,雨畦幽独立新清。

不用桃符帖画鸡,身心安处是天倪。行年六十旧历日,汗脚尺三新杖藜。祝我胜周花甲子,谢人深劝玉东西。春风若借筋骸便,先渡南村学灌畦。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翔自言在熙河作屯田有功。)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超然

急雨惊秋晓。今岁较、秋风早。一觞一咏,更须莫负、晚风残照。可惜莲花已谢,莲房尚小。汀苹岸草。怎称得、人情好。有些言语,也待醉折,荷花向道。道与荷花,人比去年总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中禁夕沈沈,幽篁别作林。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为重凌霜节,能虚应物心。年年承雨露,长对紫庭阴。

艳极翻含怨,怜多转自娇。有时还暂笑,闲坐爱无憀.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消。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贫甚谁传辟谷方,闭门饮水自徜徉。无求无欲无魔恼,月白庭空一炷香。

淅淅寒流涨浅沙。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一枝临晚照歌台。眼明浑未见,弦管莫惊催。记取刘郎归去路,千年应话天台。酒阑不惜更重陪。夜寒衣袂薄,犹有暗香回。

天如碧玉瓯,下覆白玉盘。晶光眩相射,我独居两间。正视不胜瞬,却立聊少安。但觉风浩浩,骨毛森似寒。神仙杳无处,宁论有尘寰。身轻一槁叶,两腋如飞翰。同行挽我衣,何往何当还。少留作诗去,奇哉此凭阑。

缲丝丝缕长,当窗纤流黄。纤纤弄龙杼,不作舞衣裳。裁缝付边使,岂待见秋霜。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燄燄水芝照影,娟娟风柳受梳。何日诗成喜雨,凭栏客意凌虚。

非时何事欲西征,为有悲风动紫荆。斜断怜鸿雁惊影,急难方见鹡鴒情。北方寒地多冰雪,南国饥甿弄甲兵。扶旐东归良不易。护持孝友有神明。

年老未归老,旬休那得休。将迎金屋客,方便石门游。白浪海之怒,玄云天也愁。诗情不关性,正尔自夷犹。

家居百金货,富可千金敌。持行鬻于市,曾微一钱直。人或不汝知,汝售无固急。邂逅识真者,百金还复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