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花边柳际。
已渐知春意。
归信不知何日是。
旧恨欲拚无计。
故人零落西东。
题诗待倩归鸿。
惟有多情芳草,年年处处相逢。

作品评述

《清平乐·花边柳际》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谢逸。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边柳际。
在花边、柳树旁边。
已渐知春意。
已经渐渐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归信不知何日是。
回信的消息,不知道何时才能到来。
旧恨欲拚无计。
旧时的恩怨纠葛,想要解决却无计可施。
故人零落西东。
故人散落在西方和东方。
题诗待倩归鸿。
题写诗篇,等待亲爱的归鸿(诗中人物)。
惟有多情芳草,年年处处相逢。
只有多情的芳草,年年处处相逢。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花边、柳树旁边,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但他对故人回信的时间却不确定,旧时的恩怨纠葛让他感到困惑和无计可施。故人已经散落在西方和东方,诗人在等待归鸿归来的同时,他只能寄托思念之情于多情的芳草,希望每年每处都能与故人相遇。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花边、柳际的春景和多情的芳草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象征,同时也强调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不变。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诗人的情感和景色,表达了人情之间的离合和相思之苦,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作者介绍

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其《寄隐士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这首诗为历代诗论家所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均称其为佳作。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谢逸的诗词成就

  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所著《溪堂词》“远规花间,逼近温韦” (薛砺若《宋词通论》) ,雅洁清丽,蕴藉隽妙,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自成一家。所著《溪堂词》,“皆小令,轻倩可人”(明毛晋《跋溪堂词》),“标致隽永”(《词统》卷四),今存词六十二首。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

  其诗风格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相似,清新幽折,时人称之为“江西谢康乐”。其文似汉朝刘向、唐朝韩愈,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黄庭坚说他若在馆阁中,“当不减晁、张、李商老”(晁补之、张来、李商隐)。

  谢逸的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认为他诗中名句“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凋”及词中名句“黛浅眉痕沁,红添酒面糊”、“鱼跃冰池飞玉尺,去横石岭拂鲛绡”,“皆百炼乃出治者”。其生新瘦硬之处,颇得黄庭坚诗的神髓。又如《寄徐师川》诗中的“江水江花同臭味,海南海北各山川”一联字法句法都有明显模仿黄诗的痕迹。

  但谢诗中较多的是轻隽健朗,清新疏快的句子。《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虽稍近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谢逸诗清朗健拔的特色。尤其是其七言古诗,多感情充沛,辞意流注,很有笔力。其五言古诗则多写隐居生活,气格闲雅淡远,时与陶、韦相近。

  谢逸与当时著名诗人洪刍、饶节、潘大临等人关系密切。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谢逸等25人为法嗣,这就是在宋代诗坛上颇有影响的“江西诗派”,且评其诗曰:“才力富赡,不减康乐。”谢逸与其弟谢薖被称为“临川二谢”(比作谢康乐和谢玄晖),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述《复斋漫录》:“元估中,临川谢无逸过黄州关山可花村馆驿,遇湖北王某,江苏诸某,浙江单某,福建张某等秀才。四人知其来自临川,戏以‘曹植七步成诗,诸君七步为词’相谑。逸行五步,词成,挥毫疾书《江城子》一阙于壁:‘可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落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上晚烟笼,粉香浓,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图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标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词’闻名江南。”

  谢逸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家乡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名篇:《金石台》、《北津渡》、《吴家渡》、《望江南》等。在《卜算子》词中,较好地体现了江西诗派诗人写词好化用前人诗句的特点。前人评此词为:“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词”(《词统》卷四)。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为郑彦国编的《临川集咏》所作的序言,是其散文代表作。

  著述甚丰。著有《溪堂集》20卷,诗集5卷,补遗2卷,诗余1卷,另有《春秋广微》、《樵谈》等书,多散佚。现仅存《溪堂集》10卷,《溪堂词》1卷,有其诗216首、词62首、散文47篇。《四库全书》存《永乐大黄》辑本《溪堂集》10卷。事见《(道光)抚州府志》、《临川县志》、《江西通志》、《四库全书》、《江西诗征》。

诗词推荐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清平乐

鸡鸣风雨交,久旱云亦好。杖藜入春泥,无食起我早。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扫。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也复可怜人,呼儿具梨枣。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亲宾纵谈谑,喧闹畏衰老。况蒙霈泽垂,粮粒或自保。妻孥隔军垒,拨弃不拟道。

清平乐

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清平乐

人家绣闺闲,湖上妆面新。湖山箫鼓中,鱼鸟安得驯。山灵建飞雨,净洗绮罗尘。即今堤边柳,为谁管残春。

清平乐

南郭望归处,郡楼高卷帘。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襜.江晚笙歌促,山晴鼓角严。羊公莫先醉,清晓月纤纤。

清平乐

晚来清跸驻旌麾,月色分明彻四围。对景已欣群动息,仰天还觉众星稀。如今路入中原去,看即春从上苑归。况是升平时节近,一尊相属且忘机。

清平乐

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只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馀灰。人生半世团圆梦,输与月明第几回。

清平乐

鹤骨清寒不受吹,白云侵砚懒题诗。雨深更觅山寒甚,过了重阳菊未知。

清平乐

连宵好梦频,二喜集佳辰。晓霁逢春日,山深遇故人。立谈询近事,小酌叩荒邻。暮宿东松寺,吟眸处处新。

清平乐

白杨树头风恻恻,寡乌悲啼山月黑。殡宫冷落清夜长,银鸭金凫不堪食。

清平乐

自得穷通乐,而无宠辱惊。韬光聊混俗,去知默陶情。

清平乐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清平乐

雁门襟喉地,北瞰单于城。汉骑罢深入,塞垣春草生。题舆当远去,磴道历峥嵘。载路壶浆馈,出郭幡旗迎。公堂足奉养,美酹与犀兵。漏刻闲愈永,衣裘寒更轻。五台聚仙圣,事迹从所钦。新篇时冥邈,万怪登幽情。政成早归来,银章对承明。未遂游边志,羡君为此行。

清平乐

有诗鹤勿喜,无诗鹇勿悲。人禽固异性,所趣各有宜。朝戏青竹林,暮栖高树枝。咿呦山鹿鸣,格磔野鸟啼。声音不相通,各以类自随。使鹤居笼中,垂头以听诗。鶢鸥享锺鼓,鱼鸟见西施。鹇鹤不宜争,所争良可知。蚍蜉与蚁子,为物固已微。当彼两交◇,勇如闻鼓鼙。有心皆好胜,未免

清平乐

发白晓梳头,女惊妻泪流。不知丝色后,堪得几回秋。

清平乐

磬湖春水夜来生,晓起雷声逗雨声。去马来牛心莫辨,鸬鹚鸂鶒眼俱明。飘零花片有底急,摇曳柳丝如许轻。旬月烟村半风雨,榆钱好为买春晴。

清平乐

何彼秾秾花自红,归车独别洱江东。鸿台燕苑难经目,风刺霜刀易塞胸。云旧山高连水远,月新春叠与秋重。泪珠恰似通宵雨,千里关河几处逢。

清平乐

麦风吹雨正徘徊,忽报书从郡阁来。道薄谬应宗伯选,诗成徒费谢公才。九霄示路空知感,十上惊魂尚未回。胜寄幸容溪馆宿,龙钟惭见妓筵开。倘期霁后陪新兴,一滴还须当一杯。

清平乐

林间缥缈出层楼,栏角苍茫万顷秋。曾是胸中著云梦,不妨此地少迟留。

清平乐

柴门深闭蓣徐煨,沽得邻家村酿来。白发衰颓聊遗岁,山妻稚子笑颜开。

清平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