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法界通花分第十九

大千堆七窦,不及黄头老。
刹刹等微尘,当□日杲杲。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界通花分第十九》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千堆七窦,
不及黄头老。
刹刹等微尘,
当□日杲杲。

诗意:
这首诗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景象,描绘了一种对世间繁华和人生百态的领悟。通过对大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尘世繁华的淡然态度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尘世浮华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和领悟。"大千堆七窦"这句描写了世界的繁杂复杂,七窦代表着人们的感官,意味着世间的各种事物和情感。与之相对的是"黄头老",黄头是指年迈的人,老者的智慧和经验使得他们能够超脱于尘世的纷扰,看淡世间的繁华。这句诗的意思是,与世间的繁华相比,智慧的老者更加珍贵和可贵。

"刹刹等微尘"描绘了微小的尘埃,它们等待着被风吹散,象征着人生的瞬息即逝和世间的转瞬即逝。"当□日杲杲"这句诗的意思是,当高高的太阳升起时,它的光芒耀眼,照亮了大千世界,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整首诗词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对大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尘世繁华和人生短暂的淡然态度。诗词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世间的繁华和老者的智慧,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价值的思索,给人以深入思考和启迪。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一楼波外许抠衣,适野宁关吾道非。春水方生宜欲去,青天难上苦思归。耽吟应惜牛髭断,行酒何求食肉飞。着处行窝且安隐,传经心事本相违。

睡入华胥日未曛,博山何在宝香闻。觉来但有南窗静,叶瘦花肥醉锦薰。

夜半幽梦中,扁舟似凫跃。晓来到何许,俄倚包山脚。三百六十丈,攒空利如削。遐瞻但徙倚,欲上先矍铄。浓露湿莎裳,浅泉渐草屩。行行未一里,节境转寂寞。静径侵泬寥,仙扉傍岩崿。松声正凊绝,海日方照灼。欻临幽虚天,万想皆摆落。坛灵有芝菌,殿圣无鸟雀。琼帏自回旋,锦旌

临池苫盖钓鱼庵,却笑温生起水南。林下休官谁见一,岁寒取友不过三。点黄岂有眉间喜,坚白都无舌本谈。柱下首阳孰工拙,东方元未识夷聃。

绿池遶迳几千栽,准拟登高泛酒杯。未到重阳归阙去,金英寂寞为谁开。

分明月上长珊瑚,一段风光烁太虚。大地众生同受用,如来藏里本来无。

扣舷惊笑,想当年行乐,绿朝红暮。麴院题诗,人去远、别换一番歌舞。鸥占凉波,莺巢小树,船阁鸳鸯浦。画桥疏柳,风流不似张绪。闲问苏小楼前,夕阳花外,归燕曾来否。古井香泉秋菊冷,坡后神仙何许。醉眼观天,狂歌喝月,夜唤西林渡。穿云笛响,背人老鹤飞去。

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向来醉眼略四海,粗遍柴桑人姓陶。

刺刺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平生英气欲摩天,晚节逢罹欲自怜。纸帐漫移春梦枕,画叉难继日支钱。好坏知病及穷韩愈,肯把贫谋富计然。但得身安字堪煮,寄声自有故山鹃。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寂寂闲居客至稀,静中滋味意何归。因探易象知深旨,自喜吟高得化机。桑露乍寒蚕欲老,草烟才暖蝶交飞。樊川物景终南翠,遂性空思杜紫微。

一枝绿萼冠群芳,潇洒犹疑楚岸傍。香骨瘦来冰蕋细,梦魂清处月波凉。赓酬便合成千首,醒醉宁须计百觞。横玉叫云吹不尽,只教今古洗离肠。

西风入丛竹,惨澹带秋阴。惊起中汦雁,衡阳万里心。

君臣一德千龄际,柱石三朝四纪中。天下重轻常系望,膝前谋议不言功。位高少有名兼美,体健方知福更隆。谩道汾阳贵且寿,若论勋考亦惭公。

夜间洗热凉飘飘,六月皎然满天雪。青林日晚人归宅,红谷天明客唤月。

一年一度暂和谐。幽闭生心亦可猜。莫道乘槎无径路,支机曾属客星来。

万事纷纷醉即休,无功可作酒泉侯。谁能载取千缸去,且向舟中打拍浮。

别恨迢迢千里余,天涯何处觅音书。花间羞见双双蝶,水上愁寻六六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