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
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作品评述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注释

[1]宋德祐二年(1276)五月,作者《扬州》诗曰:“丝雨绵云五月寒,淮壖遗老笑儒冠。”
[2]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鞞”,小鼓,先击之以应大鼓,亦名“应鼓”,见《初学记》卷十六。鞞,同“鼙”。
[3]惠洪《冷斋夜话》引《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海棠亭”即指沉香亭。李白《清平调》:“沉香亭北倚阑干。”
[4]《白氏六帖》卷十九:“魏甄后面白,泪双垂如玉筯。”李白《代赠远》:“啼流玉筯尽,坐恨金闺切。”韩愈、孟郊《城南联句》:“宝唾拾未尽,玉啼堕犹。”(音撑,庚韵。)
[5]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乃潸然泣下。”金人滴泪,故曰“金泣”。与上“玉啼”,并指宋嫔御宫人等,非泛语也。
[6]三句指宋宫人随元军北去。杜甫《送蔡希曾还陇右》:“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钱《笺》:“匼匝,周绕貌。”这里写蒙古军容之盛,承上“此行良苦”来,言以后将过这样的生活,其实那时是乘船北去的,如本篇题与下文所记。
[7]德祐二年六月,元伯颜入临安,以宋帝、后妃等并宫女三千余人北去。
[8]“已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意。本句及下句,文意当指夏贵于其年二月,以淮西降元事。
[9]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受降城外月如霜。”这里借用“受降”字面,非北方之受降城。但淮上在南宋已是边塞,意固相通。
[10]作者《邳州》诗:“美人十十船中坐,犹把金猊炷好香。”
[11]“一搦”,一把。李百药《少年行》:“一搦掌中腰。”这里仍就宫人方面说。下句“谱琴中语”,亦即题中所谓“夜闻宫人琴声”。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创作背景

  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元军南下,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南宋朝野震荡,太后谢氏传国玺请求降元。不久,元大军兵入临安,三宫都做了俘虏。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汪元量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在途径淮河时,舟中宫女奏起琴,琴声哀凄,勾起了汪元量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赏析

  “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用形象的语言,写亡国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乃前句所本。海棠亭即指唐宫内的沉香亭。《太真外传》记:“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这里,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的败落。”玉啼金泣“”金泣“兼用金人滴泪的典故,典见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乃潸然泣下。“写易代被遣的悲哀,颇为贴切。 “驼背模糊”三句,点化杜甫“马头金稦匝,驼背锦模糊”(《送蔡希曾还陇右》)诗句,承上“此行良苦”,想象到敌国之地的亡国奴生活。“自都门宴别”三句,极言其“苦”。“龙艘锦缆”指的是隋炀帝事,用来比喻帝后所乘之舟。南下和北上都是亡国之事这三句,既是舟载北行的实况写照,意谓国运已尽、无力回天。“春”是押解出发的季节,象征南宋国运。“春归去”指南宋王朝的国亡如春天一样终结。“空”字浸透了徒唤奈何的深悲。

  下片转写船经淮河时的感受。“长淮”点题“淮河舟中”。“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望断长淮,美景色已非昔日色调,盖心情不同之故。“目断”、“怅”,眷恋、凄婉之情赤者然墨上。“受降”三句,借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再以设想之辞,想起以后的生活,心中泛起陈陈酸楚。汉、唐均有受降城,多在西北边塞但非一地。这里仅借用而已,不是实指。

  “粉阵”以下,目光又从远方回到近旁。帝王、侍臣、后妃、宫女、等级原本森严,而今“粉阵红围”皆为囚徒,主奴难辨,不分宾主。在狭窄的小舟中,拥挤着入眠。唯独那位满怀愁绪,多愁善感的宫女,在孤灯下弹拨着琴弦,也撩拨着词人幽伤的心绪。最后三句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收束全篇,含蕴悠长。上片重在铺陈背景,下片围绕题面。同时将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行前和今后,统一在“惊”“苦”的感情基调上。从而避免了章法上的平铺直叙。“龙艘锦缆”极具象征意味。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推荐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濛濛傍山去。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爱国

硕儒延凤沼,金马被鸿私。馔玉趋丹禁,笺花降紫墀。衔恩倾旨酒,鼓舞咏康时。暂觏群书缉,逾昭盛业丕。接筵欣有命,搦管愧无词。自惊一何幸,太阳还及葵。

爱国

酴醿花底当年事,夜雪模糊照酒阑。北省今朝枝上雪,还揩病眼作花看。

爱国

覆为钟,仰为鼎。自是法轮家风,妙喜争取驰骋。思禅人,固相请。援毫临纸忽猛省,一声直透须弥顶。

爱国

修匿之余德复初,更须辨白舍并趋。善哉三语当年问,直到于今相从雩。

爱国

万里烟萝锦帐间,云迎水送度蓝关。七盘九折难行处,尽是龚黄界外山。

爱国

日日南高峰,知我登小楼。笑回紫翠面,擎献新鲜秋。独将诗魂去,恣绕月胁游。得句寄与渠,月姊不敢搜。绝顶珥琼笔,仰空书银钩。今晨招不来,开窗得孤愁。折简呼屏翳,能为追亡不。

爱国

吏民怜我懒,斗讼日已稀。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复寻飞英游,尽此一寸晖。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爱国

凉边未放菊花斑,莫作重阳节物看。就网买鱼风露重,推篷举酒水天宽。箭头岁月离弦易,局面功名下着难。惭愧竟陵江上叟,采菰捣黍鬓毛寒。

爱国

贱子知何幸,莱衣老更斑。白头居杜曲,清梦到香山。琢句愁雕肾,衔杯喜渥颜。此身惭暮翼,飞倦未知还。

爱国

将雏燕子渐离巢,过母龙孙已放梢。日出并湖初晒纲,雨余乘屋旋添茅。家贫旧业元知废,身老微官久合抛。莫恨门前车马绝,岂无农圃与论交。

爱国

名高三昧丹青匠。貌出玄元古样。明金绘素,堂堂殊胜,本来真状。宝殿严供养。摄诸方、群魔胆丧。露说经消息,真风郁郁,感人人,总归向。外肃威仪瞻仰。内须明、物离心上。这些儿妙用,无为无作,无中有相。变机无障。纳十方、廓开玄量。契太空一点,虚无活计,壮神通藏。

爱国

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奔龙争度日,飞鹊乱填河。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爱国

冬舂行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计米;群呼步碓满门庭,运杵成风雷动地。筛匀箕健无粞糠,百斛只费三日忙;齐头圆洁箭子长,隔箩耀日雪生光;土仓瓦龛分盖藏,不蠹不腐常新香。去年薄收饭不足,今年顿顿炊白玉;春耕有种夏有粮,接到明年秋刈熟。邻叟来观还叹嗟,贫人一饱不

爱国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爱国

山居好,山居好,竹杖芒鞋恣幽讨。坐分苔石树阴凉,闲数落花听啼鸟。

爱国

具区吴松同一水,季鹰英灵呼不起。波平风静落日明,一碧青铜三万里。幻成水墨思范宽,点缀卧虹排雕栏。曜晻枫林带烟雨,白鹤飞去何时还。老子登临屡春晚,胸吞云梦极荒远。鞭笞鸾凤恣遨游,几日蓬莱又清浅。何时脍鲈平波秋,湘娥鼓瑟纖指柔。却跨玉虹朝汗漫,谁能直钓无垂钩。

爱国

双舒玉笋轻挑拨,鸟啄风铃珠碎鸣。一柱一弦亲手抚,化身愿作乐中筝。

爱国

窈窕垂涧萝,蒙茸黄葛花。鸳鸯怜碧水,照影舞金沙。

爱国

今来古往吴京道。岁岁荣枯原上草。行人几度到江滨,不觉身随风树老。蒲花易晚芦花早。客里光阴如过鸟。一般垂柳短长亭,去路不如归路好。

爱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