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三门

释达空空遍觉华,到无高下淡浑茶。
和云假宿烟霞榻,明日东西处处家。

作品评述

《颂三门》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以写景手法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颂三门,朝代:宋代
释达空空遍觉华,
到无高下淡浑茶。
和云假宿烟霞榻,
明日东西处处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颂扬,以及对内心宁静和归属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觉察到的无处不在的美丽景色,以及品味淡淡的茶,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平静的赞美。他感叹自然景色的壮丽和美妙,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凡俗之心如同淡淡的茶水一般平和。最后两句表达了他与云、烟、霞融为一体的感觉,预示着明天他将在东西两处寻找到家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作者通过运用生动的词语和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而美丽的世界。他以"释达空空遍觉华"形容自己感知到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细腻事物的关注。"到无高下淡浑茶"这句表达了他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态度,将内心平静与喝茶的意象相结合,体现出佛教禅宗的思想。最后两句通过与云、烟、霞的比喻,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的融洽和内心的归属感。整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引发读者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思考。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宸闱启瑞场,祇畏感穹苍。紫幄威神格,清宵景曜彰。霓旌承宇列,仙骥度云翔。肸蠁停滞不前霞辔,歆馨挹凤觞。萝图千叶固,山寿万龄昌。玉籥流宸唱,函蒙播美祥。

马令园中本,移来村墅中。太官令却献,黄帕不来封。

暑天长似秋天冷,带郭林亭画不如。蝉噪槛前遮日竹,鹭窥池面弄萍鱼。抛山野客横琴醉,种药家僮踏雪锄。众惜君才堪上第,莫因居此与名疏。

一望清溪。两堤翠荫,半纸新诗。凉满衣裳,香生笔砚,风动窗扉。月明撑过船儿。载龙玉、双娥对吹。竹外山亭,花边水槛,不醉休归。

物色旁求至汉庭,一宵同寝见交情。先生不入云台像,赢得桐江万古名。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惟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到今。

窃弓俱奋臂,窥鼎迭磨牙。同姓馀中垒,昌言抑外家。

秋日吐微明,寒叶堕半碧。娟娟竹弄影,冉冉香引脉。窗明棐几净,水石涵虚白。茶开睡足眼,苔上懒行屐。屋寒无燕雀。岂独少宾客。顾我警露鹤,伫此辽天翮。相对虽不言,孤高比三益。迩来世外心,渐觉眼界窄。儿时喜功名,今念真戏剧。平生翻羹手,欲烂谁能炙。岂待二顷田,初无

暴雨生凉。做成好梦,飞到伊行。几叶芭蕉,数竿修竹,人在南窗。傍人笑我恓惶。算除是、铁心石肠。一自别来,百般宜处,都入思量。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有客去游丞相阁,无人来问孝廉船。

苇岸风高宿雁惊,维舟特地起乡情。渔儿隔水吹横笛,半夜空江月正明。

懶龙入户养慵枝,罢枝听风雨却听诗。头角不争云雨会,精神如畏雪霜欺。莫教手画手流傅去,生怕时人取次和。此腹可怜终不负,琅玕朝暮为君披。

银似豪家没奈何,玉成高垒更巍峨。残年共拟看三白,酌我从今未厌多。

涂毒不自讚,留待三山老。试问卿上人,讚好莫讚好。海中忽起劫初风,北斗柄折须弥倒。

记得兰亭祓禊辰,今朝兼是永和春。一觞一咏无诗侣,病倚山窗忆故人。

无家可耐异乡何,怪底愁边万感多。今夜雨昏山月暗,泪痕元不减金波。

吾闻零陵东有丹厓山,青天削出青孱顽。丹梯百丈不可得,仙人炼药巢其间。丹成仙去已千载,至今草木余清寒。我来吊古访陈迹,石磴侧足难跻攀。上有撑云拄日之乔松,下有悬厓喷壑之惊湍。幽林野鸟作人语,阴涧或有鲛龙蟠。何人结屋倚苍翠,抱琴林下听潺湲。乃是丹厓仙人老孙子,

岁律亦已暮,风烈雪漫漫。去路阻且长,念子衣裘单。

欲杭一苇近声光,恨不先期燕子凉。旧学甘盘聊此日,倦游司马尚他乡。别从沧海山横斗,来自岷峨水滥觞。不谓偶成三楚客,得为兰杜附诸香。

异人曾授相牛经,奇字初传瘗鹤铭。敲月不知僧某甲,锄烟赖有老畦丁。山灵呵护閒居赋,象纬森罗处士星。俯仰中间无愧怍,芋区瓜陇亦朝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