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茶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
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
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
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
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
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作品评述

《种茶》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他种植茶树的心境和对茶的品味。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
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
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
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
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
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
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
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种植茶树的过程和他对茶的感悟。诗人将茶叶比作在松树之间生长的旅人,它们与松树一起苗条纤瘦。茶树尚未完全成长,还被丛生的荆棘所遮挡,但它们争相生长,相互交织。尽管茶树被上天所遗忘,但即使经过百年,它们仍然保持稚嫩的状态。即使紫色的嫩芽还没有完全成长,孤立的茶根依然独自寿命延长。茶树被移植到白鹤岭,土壤柔软,经过春雨的滋润后茶树迎来了连绵的阴雨,看似能够茂盛地生长。茶树能够忘却流转和辛劳,静静地在鸟咏声中生长。虽然茶树尚未用于磨制茶末的研磨,但它的嫩芽可以拿来品味。诗人借茶的比喻,表达了对世俗中权力斗争的厌倦,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园地中品味到纯粹的滋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茶树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茶树被比作旅人,与松树共同生长,象征着自然界万物的相互依存和共生。茶树的成长过程与诗人对流转和辛劳的遗忘相呼应,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中所描绘的茶园环境和种植过程,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使人欣赏到自然的美好。通过茶的象征意义,诗人抒发了对繁杂世事的疲倦和对纯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构思巧妙,用意深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田家舂米妇,隔宿办朝粮。举臼红颜汗,投舂玉腕扬。鸡窥筛下米,犬舐簸前糠。未奉翁姑食,炊尘不敢尝。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金殿忝陪贤,琼羞忽降天。鼎罗仙掖里,觞拜琐闱前。院逼青霄路,厨和紫禁烟。酒酣空忭舞,何以答昌年。

三峨参横大峨高,奔崖侧势倚半霄。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朝。禹从岷嶓过其下,奠山著藉称雄豪。告成归来两阶舞,泗滨锡贡备九韶。览观此石三叹息,髣发蜀镇俱迢嶢。惜哉击拊堕簨虚,偷送淮海还山椒。降商讫周谨呵护,磬氏无敢加镌雕。刘项蜗争哄灵璧,血漂川谷流腥臊。

树暗啼莺困,春余一日残。愁随花片减,梦逐雨声寒。毁誉惟耽酒,辛勤亦枕鞍。令人惭陆抗,四十未封官。

童顶云衣野兴浓,清斋淡话有何穷。春归檐幕千家雨,月满楼台一笛风。

雨露汪洋四海春,岭南岭北多归人。朝中贤士罕过此,莫惜青钱呼白鳞。

早晚无尘事。

卓荦东都子,姓名闻十年。穷冬雪塞空,千里至我门。子足未及阈,我衣惊倒颠。仆童相视疑,寮吏或不然。俛首鹄鹤啄,进趋凫鴈联。青衫靴两脚,言色倩以温。於公门岂少,乃独得公懽。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我思屈童吏,欲辩难以言。觞豆及嘉节,高堂列群贤。文章看落笔,论议

何敢笑人干禄,自知无分弹冠。只将贫贱博清闲。留取书遮老眼。世上风波任险,门前路径须宽。心无妄想梦魂安。万事鹤长凫短。

阿堵安用多,十年著一冠。且作楚州梦,从人憎鼻鼾。柴桑閒居诗,读罢始永叹。鶬鹒几时鸣,眷此春事阑。何以韵今日,朱丝发清弹。大部华严经,字字要饮观。鞭笋真肥白,媚我晨炊盘。小君孟德耀,老夫梁伯鸾。端须如庞公,妻儿坐团栾。好作竹漉篱,未忧终几餐。浓煎饭后茶,个中

丹觜如簧翠羽轻,随人呼物旋知名。金笼夜黯山西梦,玉枕晓憎帘外声。才子爱奇吟不足,美人怜尔绣初成。应缘是我邯郸客,相顾咬咬别有情。

回中峰火入。塞上追兵起。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贤。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道心固微密。神用无留连。舒可弥宇宙。揽之不盈拳。蓬莱久芜没。金石徒精坚。良宝委短褐。闲琴

藏一诸公相聚日,鬓毛尚黑齿牙坚。伤心流落江湖上,不见溪翁四十年。

损屋一间儿。好与支持。休教风雨等闲欺。觅个带修安稳路,休遣人知。须是着便宜。运转临时。袄知险里却防危。透得玄关归去路,方步云梯。

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何时茅檐归去炙背

关洛源流远,乾淳辈行尊。一檠常对卷,贰簋亦开樽。缟素几空巷,玄纁不及门。异时遗逸传,谁定访丘园。

群芳发天机,妍媸太纷竞。秋菊繁有从,色以黄为正。渊明具卓越识,主一无多柄。日锄三径荒,取友霜松劲。后人悦纷华,逐物情其性。不见黄居中,方隅靡从令。绿衣尊间色,心忧切吟咏。陶菊抱幽姿,汉文绝游泳。红紫杂赋形,变化理难竟。妖娆妒端庄,超乘夸捷迳。黄花秋露中,心

昌黎世有简编孙,邺下常传慷慨言。忆得此公端的健,但将忠力复名门。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