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巢父无名子,相对语瓜田。
夜闻李都尉,醉猎南山前。
射杀白额虎,飞鸟落青天。
归来感往事,叱诧黄金鞭。
¤

作品评述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是明代茅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巢父无名子,相对语瓜田。
夜闻李都尉,醉猎南山前。
射杀白额虎,飞鸟落青天。
归来感往事,叱诧黄金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南山狩猎的场景和内心感受。作者在南山上与李都尉一起猎杀了一只白额虎,并目睹了一只飞鸟在蓝天中飞翔。回到家中,作者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内心激动,感慨万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南山狩猎的经历。首句"巢父无名子,相对语瓜田"表达了作者与无名子相对而言的高超技艺,形容作者在狩猎中的自信和娴熟。接下来的两句"夜闻李都尉,醉猎南山前"揭示了作者与李都尉的夜晚狩猎之行,暗示了他们的勇敢和豪情。"射杀白额虎,飞鸟落青天"这两句描绘了作者成功射杀白额虎和飞鸟的壮丽场面,展示了他们的英勇和技艺。最后一句"归来感往事,叱诧黄金鞭"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中后浓厚的回忆和激动之情,以及对过去的豪迈和辉煌的追忆。

整首诗词通过精炼的文字描写了作者南山行猎的场景和自己的心境,展示了作者的勇敢、技艺和对往事的追忆。它以狩猎为背景,通过描绘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茅坤(1512~1601)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嘉靖十七年进士,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茅坤文武兼长,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至于作品内容,则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编选《唐宋八大家文抄》,对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茅坤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同被称为“唐宋派”。有《白华楼藏稿》,刻本罕见。行世者有《茅鹿门集》。

茅坤的文学成就

  茅坤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提倡学习唐宋古文。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在当时和后世有很大影响。此书选辑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文章共 164卷。每家各为之引。总序中说:“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所以茅坤选文目的在于宣扬八人文章中得“六经”之精髓者,对韩愈尤为推崇。他评述文章艺术形式也不出八股文笔法范围。他评点注释虽多有疏漏、错误之处,但此选本繁简适中,可作为初学者之门径,因此几百年来盛行不衰。“唐宋八大家”的名目也由此流行。茅坤的散文刻意模仿司马迁、欧阳修。行文喜跌宕激射。但是,由于为文好摹拟,佳作不多。今存《白华楼置稿》11卷、《续稿》15卷、《吟稿》8卷、《玉芝山房稿》22卷、《耄年录》7卷,以及《浙江分署纪事本末》、《史记钞》、《纪剿除徐海本末》等。行世者有《茅鹿门集》。

  钱谦益对茅坤多赞赏之词:“(茅坤)为文章滔滔莽莽,谓文章之逸气,司马子长之后千余年而得欧阳子,又五百年而得茅子。疾世之为伪秦汉者,批点唐宋八大家之文以正之。”

茅坤的生平

  茅坤生于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吴兴人(现浙江省湖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得中三甲进士。历任青阳、丹徒两县知县,因政绩卓著,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冬十二月,破格擢升为礼部仪制同主事,未几,迁任吏部稽勉司,曾受牵连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被外调谪为广平通判。后又屡迁广西兵备佥事、河南副使。时广西数股瑶僮利用壁立山势,盘礴六七百里,劫杀吏民,督府尝疏请三省夹剿未果。两广总督应木贾闻茅坤之才,特檄坤至广西以大征一切军兴事宜相属。茅坤一反大征之惯用手法,用“雕剿”(即“倏而入,倏而出,如雕之搏兔然”)之法,获大胜,被总督叹为“奇才”。因“雕剿”有功,晋升其官阶二级。当时,茅坤年轻气盛,恃才傲物,终被忌者所中,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解职还乡,开始了长达四、五十年的乡居生涯。嘉靖末,倭寇屡犯两浙,茅坤应胡宗宪请为幕僚,共商兵机。后将胡宗宪诱杀寇首徐海经历编述为《徐海本末》一卷。后因家人横行乡里,为巡抚庞尚鹏所劾,削籍归家,专事著述。万历二十九年(1601)卒,享年九十。葬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鸡笼山。 

  《湖录》记载茅坤的藏书在当时称霸一方,书楼名“白桦楼”、“玉芝山房”,收藏宋元刻本较多。家编有《白桦楼书目》。有藏书楼数十间,仍充栋不能容,后由其孙茅元仪(茅坤次子茅国缙之子)又编有《九学十部目》。分为九学十部。九学为:一经学、二史学、三文学、四说学、五小学、六兵学、七类学、八数学、九外学。九学而外,再加世学,号曰十部。其藏书印有“茅坤”、“桐园”、“墨香亭”等。

诗词推荐

退能合天道,隐亦是人豪。借间祠前水,如今岁个高。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虹粱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皇天亦爱我,生我匡庐山。勉承父母志,功史期少年。既无取日手,远去穷虞渊。又无谋生才,广有负郭田。富贵两不谐,胡为乎世间。眷言旉原居,宛在瀑布前。野旷易得月,谷虚常带烟。行歌紫芝曲,醉上香炉巅。念此百年身,有此足以闲。若乃不决去,使彼山凄然。

共餐鲈一箸,各饮酒三升。空去主人睡,明朝醉未兴。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三月天寒尚腊衣,钱塘游子叹斜晖。柳间苏小无由见,惹得杨花满袖归。

清秋万里兴,力疾上层台。岁熟雉兔饱,风高榆柳摧。晚篁元自绿,幽菊为谁开。寂寞无人问,乡书久不来。

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藓湿。闲凭薰笼无力。心事有谁知得。檀炷绕窗灯背壁。画檐残雨滴。

道路通襄野,风烟近楚天。地卑荒巨泽,山断见平川。舟楫自此去,音书谁与传。西南是巴峡,应尽落霞边。

光阴日夜催吾老,已作鸡皮鹤发翁。万事装成百年梦,五行注定一生穷。残花但有凋零分,枯木难沾造化功。若见黄堂烦寄语,何如停我雪楼中。

两袖全匹帛,望知江淮客。深藏计算苦,好鬬意气窄。愁逢汤饼碗,遇鲊论瓮咋。市南沽茅柴,归店两颧赤。

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高居朝圣主,厚德载群生。武帐虚中禁,玄堂掩太平。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威仪备吉凶,文物杂军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无复临长乐,空闻报晓钟。追攀万国来,警卫百神陪。画翣登秋殿,容衣入夜台。云随仙驭远,风助

春生溪岭雪初开,下马云亭酹一杯。好是精灵偏有感,能于乡里不为灾。九江贾客应遥祝,五夜神兵数此来。尽室唯求多降福,新年归去便风催。

蛟龙窟宅初无底,神禹难穷浅与深。好把凝流消息子,沛然为雨活丛林。

沈水浓熏,梅粉淡妆,露华鲜映春晓。浅颦轻笑。真物外,一种闲花风调。可待合欢翠被,不见忘忧芳草。拥膝浑忘羞,回身就郎抱。两点灵犀心颠倒。念乐事稀逢,归期须早。五云闻道。星桥畔、油壁车迎苏小。引领西陵自远,摧手东山偕老。殷勤制、双凤新声,定情永为好。

春来何事可相关,拨置书丛得少闲。洗砚谛观鸜鹆眼,焚香仍拣鹧鸪斑。花开北陌东阡外,人在朝三暮四间。俯仰乾坤了无愧,心如枯卉更谁删。

欲穿九曲通淮子,只费春夫数日工。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

创平痛方定,醉甚忽解酲。乃作翻然思,遽能免心惊。君子足远虑,小人无隐情。有言傥鄙一,守口何如瓶。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