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书感

凫鹥踏波舞,树色接横塘。
远近蘼芜绿,吴宫总夕阳。

作品评述

《阊门书感》是唐代诗人顾非熊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凫鹥踏波舞,
树色接横塘。
远近蘼芜绿,
吴宫总夕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凫鹥舞动在波浪之上,树木的颜色延伸到横塘边,远近都是翠绿的蘼芜,而吴宫中夕阳的余辉则照亮了整个景色。这些画面展示了一幅和谐、宁静的自然景色,同时也透露出对逝去的时光和生命的思考。

赏析:
《阊门书感》以简洁而优美的词句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生命的深思。凫鹥踏波舞,形象地描绘了凫鹥在水面上翩翩起舞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树木的颜色接近横塘,揭示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远近蘼芜绿,以翠绿的景象扩展开来,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无垠的美丽。最后一句描述了吴宫中夕阳的余辉,给整个景色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意境恢宏,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时光流转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确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深入思考的空间,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境界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顾非熊,况之子,性滑稽,好凌轹,困举场三十年。穆宗长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大中间,为盱眙尉。慕父风,弃官隐茅山。诗一卷。

诗词推荐

武帝初起铜雀台,丕又建阁延七子。日日台上群乌饥,峨峨七子宴且喜。是时阁严人不通,虽有层梯谁可履。公干才俊或欺事,平视美人曾不起。五官褊急犹且容,意使忿怒如有鬼。自兹不得为故人,输作左校滨於死。其余数子安可存,纷然射去如流矢。鸟乌声乐台转高,各自毕逋夸疐尾。

哀哀彼邓子,扶柩归长沙。朝暮哭失声,惊聒墙上鸦。飞去复飞还,相与栖水涯。卜葬不当锾,早晚能到家。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饥卧骨查牙,粗毛

彼我俱澄澈,中涵理趣深。游鯈具龙体,幽洞通潭心。影动猿摇树,沙明日耀金。片岩经霹雳,痕凿到于今。

纵之而矩不逾,斂之而锋无余。实蕴而华敷,云烂而霞舒。虽曰近世之书,亦足以为轩几之娱。久而信,信而传,其殆留而为后世之须。噫嘻石湖。

下水复上水,暮秋仍早秋。暂归非去吏,触绪苦添愁。本乏风雅作,谩于山水游。经营欲终日,人谓我何求。

翠环惊报,叶底梅如弹。小摘试尝看,齿微酸、生香不断。烟丸露颗,肥得颊儿红,还欲近,浅黄时,风雨摧残半。何如珍重,剩着冰盘荐。持酒劝飞仙,似江梅、累累子满。饶将风味,成就与东君,随鼎鼐,着形盐,早趁调羹便。

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

男儿解读韩愈诗,女儿好读姜夔词。一家倘许圆鸥梦,昼课男儿夜女儿。

姑射山前雪照人,长安水畔态尤真。步摇翘玉中心整,瓔珞涂金四面匀。常笑荼醾藏浪蕊,独陪芍药殿馀春。自从唐代来天女,直到平园见后陈。

鸟之行空,鱼之在水。江湖相忘,云天得志。拟心一丝,对面千里。知恩报恩,人间几几。

玉肌香衬冰丝縠。系丝冰衬香肌玉。纤指拂眉尖。尖眉拂指纤。巧裁罗袜小。小袜罗裁巧。移步看尘飞。飞尘看步移。

雪久自消犹半在,雨来正密更无休。硬黄字里真添瘦,重碧杯中且避愁。

穿杨力尽独无功,华发相期一夜中。别到江头旧吟处,为将双泪问春风。

交泰一声雷。迸出灵光万道辉。尤遇迅雷重脱壳,幽微。射出金光透顶飞。一性赴瑶池,得与丹阳相从随。显现长真真妙理,无为。出涌阳神葬事,遂书此词而逝。

姚根魏拨两京贵,蜀本黟枝南度春。今日东风为谁好,花香不到独醒人。

青山如候虫,可赏不可恋。胡为谢康乐,游览乃欲遍。纵登最高顶,过眼犹掣电。何如菊花天,周绕篱落畔。对面黄云峰,未妨篱下见。相携凌紫霞,更约东风便。

酒醲花一树,何暇卓文君。客坐长先饮,公闲半已曛。水乡春足雨,山郭夜多云。何以参禅理,荣枯尽不闻。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公辅溪壑慾,胡椒八百斛。若比梁冀大是廉,几舡珠玑几车玉,三十万万无厌足。我宋从来相用儒,国肥民饱却家臞。田园图史论贫富,鼎鼐楼台辨有无。呜呼哉鄙夫,呜呼哉贪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