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早砧

寂寂秋景晏,萧萧凉吹生。
闺人感寒至,一轸远人情。
嘹亮清砧动,纡徐捣杵鸣。
微茫带烟远,萧疏出林轻。
此时离居客,单眠梦亦惊。
披衣一惆怅,斜月满山城。

作品评述

《始闻早砧》是明代张羽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秋日的寂静景象和感伤的情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天的景色静谧无声,冷风萧瑟起来。
我这闺中人感受到寒冷,心中涌起一阵思念之情。
清脆悦耳的砧声响起,悠扬的敲击声传出。
微弱的烟雾笼罩着遥远的景色,轻轻地从树林中飘荡。
此时我离开家园的客身,独自入眠也会被惊醒。
我穿上衣服,心中充满了忧愁,斜月照耀着山城的每个角落。

诗意:
《始闻早砧》描绘了秋日早晨的景象,以及诗人心中的思念和忧愁之情。诗中通过寂静的秋景、凉风和清脆的砧声,展示了孤寂和离别所带来的心灵的困扰。诗人身处异地,寂寞的夜晚让他的睡梦也不安宁。最后,斜月的光辉照耀下的山城,更加显得孤寂而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早晨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如“寂寂”、“萧萧”、“嘹亮”、“微茫”等,通过声音、光影和风景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寂静和凉爽。诗中砧声的描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清脆的砧声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思念和忧愁。诗人在离乡异地,与亲人离别的孤寂夜晚,感受到了心灵的震动和迷茫,斜月满城的景象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寂和落寞。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家园的思念,令人产生共鸣。

诗词推荐

恨取一官晚,公人未展衙。空传读书苦,留与后生夸。有子联三俊,成名王两家。会须酬贵骨,野燎报宣麻。

发将雪白,面作茶黄。触动眼三角,忘言口四方。明月松头鹤梦,香风莲底龟藏。净极发光光自照,虚空鸟印不成章。

山峥嵘,水泓澄。漫漫汗汗一笔耕,一草一木栖神明。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声。复如远道望乡客,梦绕山川身不行。

列圣丛中独许君,空王令下急翻身。会须别有拿云手,指出威音那畔人。

中原殊未平,避地甘羁束。著意问樵渔,尚恐惊麋鹿。出门亦何事,望望清江曲。雨气晚来寒,惊风乱新绿。

池塘多谢久淹留,长得霜翎放自由。好去蒹葭深处宿,月明应认旧江秋。

雨后虹方挂,晴来雾始收。风光明翠岫,江色淡新秋。返照薰残湿,寒潮踏急流。放舟下三峡,定醉仲宣楼。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凌晨静至乐倍,倚阑隈。*奇材。正是蟾宫。馀影世间来。遂得晴空甘露力,润根*,发修条,伟又瑰。能绽粉苞加红艳,按周天,四序开。蕊撒黄金腾馥郁,道眼堪猜。岂许□姿,陆地混尘埃。呼取好风同引去,上瑶台,复灵根,月里载。

漆园老子蝶魂飞,缑氏仙人鹤驭归。往事何凭烟漠漠,余生几度雪霏霏。早容身厕三千列,偶许年过七十稀。籍湜叛韩吾岂敢,平生不惯食言肥。

中兴事业耀无前,明圣相逢运半千。尽纳有生归礼乐,全提鸿化入陶甄。八风自转成天籁,五纬更调祚有年。体物形容劳颂笔,浪云无象岂其然。

吾早年来积学问,冲风冒雨多迷闷。一到曹溪更不疑,方知往昔虚劳顿。

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兀兀沈浪海,漂漂轮三界。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本来无一物,亦无

清晓华芝度景阳,凝严又许对西厢。通宵客梦闻钧吹,几日朝衣带御香。东观图书经屡读,旧蹊桃李见新芳。三千文字皆奇册,饱死侏儒讵足量。

北窗竹簟午阴凉,亦有清风到我旁。还与陶公事同否,未妨诸子细商量。

通一月而泛咏,已侑金卮;辨四时而各言,未劳檀板。晦朔乃取于盈阙,寒暑盖资其往来。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是宜擅有六义,离为七章,尽入歌声,共资一笑。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人品真豪爽,天姿尚典刑。昼帘深院子,春旆拥郊坰。云子千艘白,监烟万灶青。南州高士博,三叹一彫零。

唐德虽中否,犹能愧畔臣。尽驱污贼者,往拜诈暗人。

三载居邻县,得闻金玉音。路遥相见少,道合受知深。已矣瓜时戍,悠哉魏阙心。归舟望不及,白日隐寒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