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寄简长

雪苑东山寺,山深少往还。
红尘无梦想,白日自安间。
杖履苔花上,香灯树影间。
何须更飞锡,归隐沃洲山。

作品评述

寺居寄简长

雪苑东山寺,
山深少往还。
红尘无梦想,
白日自安间。

杖履苔花上,
香灯树影间。
何须更飞锡,
归隐沃洲山。

译文:
我住在雪苑东山的寺庙,
山深处很少有人来往。
对于尘世的事物,我没有任何梦想,
只是在平凡的白天自在安心。

我用拐杖踏在覆满苔藓的花径上,
在树影和香灯的光照间漫步。
何必再拿起僧人的行李,
我要归隐于沃洲山。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怀古创作的诗词,通过描写自己寺庙生活的宁静和平和,表达了他对纷扰尘世的厌倦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诗中用雪苑东山寺作为寓意的景观,表达了寺庙的幽静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山深处极少有人来往,暗示了僧人在寺庙中隐居的宁静环境。

作者借红尘无梦想这一表述,表达了对尘世俗事的疲惫和对功名利禄的不感兴趣。白日自安间则是以日常生活的平淡为乐,不再追求外界的戏剧和浮华。

诗中的杖履苔花上、香灯树影间,描绘了僧人在寺庙中的安详从容。杖履踏在覆满苔藓的花径上,充满了生活的自然和与大自然的亲近感。香灯树影间则展示了禅宗的静心修行。

最后两句“何须更飞锡,归隐沃洲山”表达了作者对归隐山林的渴望。飞锡指放弃僧人的行李,归隐沃洲山,意味着将舍弃尘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明的语言表达了僧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通过描绘寺庙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及自然与禅宗修行的结合,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学观念。

作者运用寥寥数语,展现了禅宗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意义,将寺庙中宁静的环境与心灵的宁静相联系,强调了对于物质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清新淡泊的感觉,通过描绘禅宗生活和归隐山林的向往,表达了现实世界的繁杂与喧嚣无法满足内心需要的思考。

这首诗在表达对尘世的态度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哲理性和启示性,具有一定的修身养性作用。

诗词推荐

趯翻先死海,踏倒涅槃岸。世上无活人,黄泉无死汉。

羸马常愁趁早朝,斥归幸复侣渔樵。青黄未胜沟中断,宫徵何殊爨下焦?心乐箪瓢同鼎食,身安山泽谢弓招。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谢傅英声高可攀,结茅积土想东山。常忧胜概一朝尽,岂信风流千古还。尘尾蒲葵供永日,酒樽棋局奉欢颜。贤侯心迹遥相望,不使兰陵风月闲。

姓丁黄鹤辽东去,客倩仙翁海上人。闻道姓名多改变,只今偕是圣朝臣。

粉墙斜搭。被伊勾引,不忘时霎。一夜幽香,恼人无寐,可堪开币。晓来起看芳丛,只怕里、危梢欲压。折向胆瓶,移归芸阁,休薰金鸭。

西园摘处香和露。洗尽南轩暑。莫嫌坐上适来蝇。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井花浮翠金盆小。午梦初回后。诗翁自是不归来。不是青门、无地可移栽。

绕树行百匝,临池把一杯。白知茶蕊上,红对烛花开。已作寻芳去,何辞尽夜回。恶风无藉在,明日满苍苔。

人见寒云冻欲垂,暄呼争愿玉花飞。谁知万里征途上,季子囊中未有衣。

千尺危桥跨浪雄,压桥虚阁势凌空。直疑有路通银汉,又讶横天卧玉虹。尽挹江山归醉目,独开怀抱向清风。却嗟景出天随后,不得当年一咏工。

虢国潜行韩国随,宜春深院映花枝。金舆远幸无人见,偷把邠王小管吹。

空明无际了寒天,戍堠消锋弩绝拳。平白万方包险秽,清冷一片起沉绵。山登姑射欣逢岁,贼破淮西欲问年。更长嘉陵千尺浪,春风稳送五湖船。

诗肩重与毂尘摩,旁县孤村邀我过。晏昼江山开调远,晴宵星月照临多。眼为幻使不由我,心与空俱无复它。百里一轮大圆镜,发奁开幭鉴如何。

太子池南楼百尺,八窗新树疏帘隔。黄金铺首画钩陈,羽葆亭童拂交戟。盘纡阑楯临高台,帐殿临流鸾扇开。早雁声鸣细波起,映花卤簿龙飞回。

瓦屋三间宽有余,可怜小陆不同居。易求苏子六国印,难觅河桥一字书。

非郭非山住,萧然乐有余。昼长延客话,夜静课儿书。药润晴时晒,蛙硗雨后锄。近来生计好,新味富佳蔬。

引水何妨蓺芥菘,圃功自古补三农。恨君不见岷山芋,藏蓄犹堪过岁凶。

人情不似溪流水,不改当时枕上声。

貌与心俱古,岁寒松桧苍。学高眸炯月,吟苦鬓先霜。能赋秋宾早,收功晚节香。满门弓冶趣,有鹗待云翔。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