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萨都剌的《端居书事答翟志道知事见寄韵二首(其一)》
拼音和注音
duǎn hè shī rén shòu shí fēn , píng shēng bù zuò sòng qióng wé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平生:(名)①一生;终身:了却~之愿。②平素;从来:他~滴酒不进。
不作:不兴起;不兴盛。不耕作;不写作。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
十分:非常,表示程度相当高。
诗人:作诗的名人。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原诗
短褐诗人瘦十分,平生不作送穷文。
几时结屋孤山下,为觅梅花种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