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盆石菖蒲

水养灵苗石养根,根苗都在小池盆。
青青不老真仙草,别有阳春雨露恩。
早起虚庭赋考盘,稻田新纳十分宽。
呼童摘取菖蒲叶,验到秋来白露团。

作品评述

《画盆石菖蒲》是明代文人唐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养灵苗石养根,
根苗都在小池盆。
青青不老真仙草,
别有阳春雨露恩。
早起虚庭赋考盘,
稻田新纳十分宽。
呼童摘取菖蒲叶,
验到秋来白露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水盆中盛养着石菖蒲的景象。石菖蒲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它不会因岁月流逝而凋谢,象征着永恒和不老的精神。在阳春时节,它得到了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充满生机。诗人一早起来,在虚庭上写作、品评,感受到了大地的广阔和丰饶。他召唤着仆童采摘石菖蒲的叶子,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晨露的凝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画盆中石菖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石菖蒲象征着永恒与不朽,它的存在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具有一种仙境般的美感。诗人以石菖蒲为媒介,表达了人们对于永恒和美好的追求。他用朴素的语言描述着石菖蒲的生长和滋润过程,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诗中的虚庭和稻田形象丰富了整个诗篇。虚庭代表着宽广的心灵和思考的空间,诗人在这里肆意地展开创作与思索。稻田的丰饶和宽广则象征着大地的恩赐和生活的富足。这些意象与石菖蒲共同构成了一幅宇宙和谐的画面。

最后,诗人呼唤仆童采摘菖蒲叶,体验秋天的气息和晨露的凝聚。这一情景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与石菖蒲的不朽相对照,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画盆石菖蒲》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出了唐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石菖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永恒美好的追求,并将人与自然、时间与空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诗词推荐

凭槛霏微松树烟,陶潜曾用道林钱。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鹅儿色浅酒醺人,鸡距锋圜笔绝伦。满引一杯书数纸,要知林下有闲身。

初说有空人尽执,未明理事虚劳力。念来年久转迷情,心不负人徒面赤。

有足不下楼,有耳只听雨。一日不可耐,忽忽弥旬所。轩盖断还往,尸居成独语。日色似见慰,云气复如许。西湖梅柳月,裘马趁箫鼓。细追他日梦,一笑念缚虎。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秣马践古辙,经术导先路。士要人品高,与俗殊好恶。忮心虿尾毒,褊心螳臂怒。唾面令自乾,吾今仍非故。

多见朱门富贵人,林园未毕即无身。我今幸作西亭主,已见池塘五度春。

径尺千余朵,矜夸古复今。锦城春物异,粉面瑞云深。赏爱难忘酒,珍奇不费金。应知色空理,梦幻即欢心。

君之来兮殊廷,雷隆隆兮雨冥冥。从天天吴兮罔象,纷万怪兮如云。若有妖震奔沛,吹逆浪兮扬膻腥。授天矛兮下讨,披蒙雾兮祥氛。

逆旅频争度,郊原一振衣。联镳寻胜去,高盖拂林飞。访古江山是,怀人岁月非。禅林最安稳,栖鸟亦深依。

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霄兼两日。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急呼津吏催开闸,津吏叉手不敢答。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来闸不开。紬问晚潮何时来,更待玉虫缀金钗。

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

簿书流汗走君房,那得狂奴故意降。努力诸公了台阁,不烦鱼雁到桐江。

紫陌红尘里,贪名利好争。世情皆扰攘,大道甚纵横。弦直终无曲,心邪自不平。若能如遂意,复学法先生。

甘棠春色满南丰。春好处、在黉宫。宫柳映墙红。对墙柳、常思耐翁。文章太守,词华哲匠,人与易居东。攀恋计无从。判行省、重临旧封。

暂舣溪头棹,来敲月下门。江湖十年别,故旧几人存。听雨夜同榻,论心酒一樽。不须谈世事,万虑满乾坤。

猗望舒,望三五。光璇仪,韵金缕。伟健笔,作奇语。谁知音,传乐府。

碧云开,红日丽,宫柳碎繁影。犹记朝回,马兀梦频醒。天教一舸江湖,数椽涧壑,渐摆脱、世间尘境。已深省。添买竹坞千畦,荷漪两三顷。鹤引禽伸,日月峤壶永。不须瓮里思量,隙中驰骛,也莫管、玉关风景。

智不能知,识不能识。一气轻清,双瞳冷碧。莲开梦觉,十方虚殒於一时;鲲蜕鹏抟,九万里成乎一息。物我普融,自他平出。珠受色而不痕,剑挥空而何迹。须更指响,弥勒阁开也许是重深;尘刹分身,普贤毛孔也初非迫窄。

六国争雄已坐擒,更何所望此登临。真成驭鹤乘鸾去,未惬秦皇好大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