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黄溍的《游宝陀寺》
拼音和注音
shí nián wàng cāng hǎi , lín liú bù néng dù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不能:1.不可能;不能够。2.〈方〉不允许,不可以、不应该、没有能力。3.〈方〉不至于。
沧海: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黄溍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原诗
十年望沧海,临流不能度。
苍茫岁华晚,邂逅舟楫具。
拂衣乘天风,挂席随烟雾。
且从蛟门发,暝投翁洲住。
前瞻积水深,岛屿青无数。
梅岑特孤绝,遥见日出处。
寄身人境外,矫首禅关路。
粲粲金砂石,离离白花树。
高期惬幽抱,历览增遐慕。
俯伏苔磴间,庶与真灵遇。
二边非可取,三观何时悟。
㗳然坐忘言,目送寒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