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施八评事

施兄今七十,近郭隐茅庐。
懒问齐民术,喜看庄叟书。
竹间鸣涧水,原际见村墟。
识尽穷通理,超然乐有余。

作品评述

《访施八评事》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施兄今七十,近郭隐茅庐。
懒问齐民术,喜看庄叟书。
竹间鸣涧水,原际见村墟。
识尽穷通理,超然乐有余。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梅尧臣访问施兄的情景。施兄已经七十岁了,他居住在离城郭近的茅庐中。施兄懒得去追求富贵,也不关心齐民的技艺,而是喜欢静静地读庄子的书。在竹林之间可以听到涧水潺潺的声音,原野上可以看到村庄的烟火气息。施兄通晓人世间的穷通道理,但他却超然自得,心境乐观满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施兄的生活态度和情趣,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心灵的宁静。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施兄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他不追求富贵,也不关心齐民的技艺,而是喜欢读庄子的书,这显示出他对于思想和哲学的追求。竹林中鸣涧的水声和原野上的村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田园牧歌的感觉,进一步强调了施兄超脱尘世的心境。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施兄通晓人生的穷通道理,但他却能超然自得,保持乐观的心态,享受内心的满足。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施兄的生活态度和境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施兄的思想感悟的刻画,传递出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主题。这种宁静超然的境界与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心灵的安宁与自在的思想风格相契合,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累疏皆中寝,孤忠奈众咻。人方袖瓦送,君独举幡留。不记邯郸梦,犹贪洛社游。而今都已矣,恸哭过西州。

灵台带余雪,寒色未他收。久负入关意,空为同吉羞。清樽接胜友,飞盖从贤侯。应恨春来晚,烟林已数游。

菁江十里路逶迟,两岸平畴接翠微。赢得闲中乘画舫,随潮西上趁潮归。

翠筱疏明临晚水,紫葵点缀落晴沙。山鸡对卧绿蒲叶,野鸭争衔黄荇花。

北台御史共推贫,饥走三吴几阅春。襦袴远闻歌政绩,江山应复助诗神。乡尊耆旧多遗事,地有神山得近邻。料得新篇满中箧,好分风月寄闲人。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郑符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段成式闲中好,幽磬度声迟。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支。--张希复

湖海三生梦,乾坤一寸心。

一马渡江开晋土,五龙夹日复唐天。内家苗裔真隆准,虏运从来无百年。

风光依约上征帆,云影参差带远山。野岸水平耕钓足,镜湖消得一春闲。

卧冰得鲤供亲养,至孝诚能上格天。每信天人常吻合,应知容谷响声传。

诸公学道,莫学奇怪。无为无作无赛。百不歌中四句,偈内持戒。身心木雕泥捏,遇千魔、万难不采。常宁耐,常宁耐常耐,宁耐宁耐。悟彻观天之道,执天行关要,自是交泰。常处真常常应,常静常在。真常真欢真乐,现真如、超越三界。真无坏,真无坏,无坏无坏。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血岂不甘,所恶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彩章耀朝日,牙爪雄武臣。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振。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道统之传,洙泗濂伊。公于淳熙,万古一时。言名之舆,世泯其辙。皎皎纲常,首载先烈。粤古大臣,以国为身。浚源培根,兹为爱君。总干徂征,拜疏辄发。外宁内忧,间不容发。复雠大义,不振不随。易安于危,本则先之。先王之忠,与莱公对。谗夫孔多,碣欠若辈。彼姑息者,大义一

动天金鼓逼神州,惜别无心学坠楼。不得回眸辞傅粉,便须含泪对残秋。折钗伴妾埋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唯有此宵魂梦里,殷勤见觅凤池头。

小阁当乔木,清溪抱竹林。寒声日暮起,客思雨中深。行李妨幽事,栏干试独临。终然游子意,非复昔人心。

南来欣遇千秋节,北向空驰万里心。永日清风吹古寺,一杯聊见祝尧深。

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兴因膏泽洒,情与惠风吹。所美应人誉,何私亦我仪。同声感乔木,比翼谢长离。价以陆生减,贤惭鲍叔知。薄游尝独愧,芳讯乃兼施。此夜金闺籍,伊人琼树枝。飞鸣复何远,相顾幸媞媞。

山绕平湖绿四边,两翁遗泽到今传。苹风引钓鱼随艇,谷雨催耕水拍田。败壁丹青悲落日,荒庭绅笏想流年。桐乡不废春秋祀,箫鼓鸡豚久更虔。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间。敢言天下事,到手又何难。

有子能传业,黄金笑满籯。去华虽不第,谷口岂其卿。四海知名姓,诸儒仗老成。平生郭有道,真不媿碑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