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庭前蜀葵》
拼音和注音
nán fēng chuī wéi cán jiǔ xǐng , jì mò lán gān zhòu fāng yǒ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阑干:(书)①(形)纵横错落的样子:星斗~|泪~。②同“栏杆”。
酒醒:酒醒jiǔxǐng醉后清醒过来
南风:1.从南向北吹的风。2.古代的乐曲。3.南方的音乐。4.《诗经》的国风。5.男风、男色。
寂寞:(形)孤独冷清。[近]寂寥。
残酒:喝剩的酒。犹残醉,醉意。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庭下戎葵高十尺,紫蕤入帘明的皪。
谁令艳质不逢春,却有丹心解倾日。
轻尘不飞朱夏清,翠翘镂日阴亭亭。
南风吹帏残酒醒,寂寞阑干昼方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