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挽歌

草草门巷喧,涂车俨成位。
冥寞何所须,尽我生人意。
北邙路非远,此别终天地。
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
尔形未衰老,尔息犹童稚。
骨肉不可离,皇天若容易。
房帷即虚张,庭宇为哀次。
薤露歌若斯,人生尽如寄。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在喧闹的门巷中,涂装的车辆整齐停放。
孤寂的心情需要什么,我将尽我所能满足人世间的愿望。
北邙山路并不遥远,此生别离终将与天地分别。
临看墓穴时频频抚摸棺木,至悲伤却没有泪水流出。
你的容貌未老去,你的气息还像孩童般稚嫩。
骨肉之间不可分离,就像皇天一样容易。
家中的帷帐已经空荡起来,庭院里也被悲伤所占据。
薤露歌唱也如此,人生尽如过客般飘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死亡和离别带来的伤感和悲伤。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和死亡的无奈和不舍。诗中通过对墓穴和丧葬的描绘,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牵挂和情感。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心中对生死、离别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离别的思考。通过描述草草门巷中车辆整齐停放的场景,构造了一种寂静和忧伤的氛围。诗中通过用词质朴而直观地表达人们对离别和死亡的无奈与不舍,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悟。诗人在描绘中融入了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使诗歌更具有共鸣力和思想性。整首诗抑扬顿挫,节奏感强,给人以深沉忧伤之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内敛和哲思。

作者介绍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孟云卿的介绍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朝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

  他与杜甫友谊笃厚。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766年(大庆元年),孟云卿远往南海,元结作诗赠别,题为《送孟校书往南海》。

孟云卿的轶事

  孟元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唐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功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都,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760年(唐乾元三年),他所编诗集《箧中集》里,选入当时7位诗人的诗共24首,其中孟云卿诗5首。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766年(唐朝大历元年),孟云卿远往南海,元结作诗赠别,题为《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中元结自称:“平昌孟云卿与元次山同州里,以词学相友,几二十年…… 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词赋,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岁,云卿声名满天下。

  孟云卿是元结所编《箧中集》中七诗人之一。他和其余六人一样,长于五古,气格高古,力追汉魏,屏绝藻彩,一归淳朴。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五说:“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认为孟云卿诗,源自相传的“苏李诗”。高仲武以为“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陈子昂)”(《中兴间气集》),则说明孟诗在当朝的师承。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可说明孟诗的高古风格在唐中期确能别树一帜。他的诗歌题材较窄,多慨伤道德风气衰落,但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伤时二首》之一)这样的诗句,则为人们所称道。在艺术上,清代吴乔《围炉诗话》说,孟云卿诗有“直率之病”,是符合实际的。

  《全唐诗》编孟云卿诗1卷,计17首,外零句4句。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孟云卿的评价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780年(乾元三年),他所编选诗集《箧中集》里,选入当代七位诗人的诗共24首,其中孟云卿诗5首。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以词相友,几二十年。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诗赋,次山不如云岁,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岁,孟云卿声名满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高度评价孟云卿的品德与才学,热情赞扬彼此兄弟般的真诚友谊。

诗词推荐

寂寞孤城野水滨,乱余犹见几家存。女墙落日埋秋草,官树啼乌集暮云。百战徒闻存国步,孤忠谁复吊英魂。夜来遗庙荒庭月,长逐悲笳不忍闻。

竹林七贤六有子,何独无闻刘伯伦。梦想先师授书处,城东风雨卧荒坟。

傍砌疏篁手自栽,数竿苍翠胜花开。今宵窗下更深睡,应送寒声枕上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衰疾支离负圣时,犹能采菊傍东篱。捉衿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不妨举世无同志,会有方来可与期。

坡谢无人共此山,翠蛟亭上拍栏干。溪声到耳三更雨,岚气沾衣六月寒。酒酿可呼仙子饮,池深怕有老龙蟠。天河挽住不容易,只纵游人一饷观。

衲僧只麽是家风,隐显磨砻入混融。归子返掷全归火,羚羊挂角不同功。

绝境宜栖独角仙,金张到此亦忘还。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江拗碧湾盘洞府,石排青壁护禅关。有时海上看明月,辗出冰轮叠浪间。

床上新诗诏草和,栏边清酒落花多。闲消白日舍人宿,梦觉紫薇山鸟过。春刻几分添禁漏,夏桐初叶满庭柯。风骚委地苦无主,此事圣君终若何。

一生有志恨无才,久尔萧萧白发催。力学当年真自信,初心到此未应回。旧人化去浑无几,新障重生拨不开。七十三年还住否,获麟後事转难裁。

小桥横过一溪长,因访梅花到上方。山到尽时逢怪石,楼于高处带斜阳。殿经几劫壁多坏,碑刻前贤诗数章。三百年前钟尚在,可怜阅遍几兴亡。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天下大峨山,雄秀盘厚地。山虽不在眉,所在拥空翠。矫矫三苏公,挹此淑灵气。文章垂日星,照映盖一世。李侯起广汉,射策叩丹陛。褎然出群英,东南蔼名字。来上著作庭,行入甘泉侍。胡为把一麾,西归寻药市。吾闻此州俗,秉法更陈义。厚德坐镇之,近古翻易治。君家义概堂,活人

鼻祖始谋远,承家积庆长。青霜元不坠,玉树久逾芳。气验三嵎秀,祥占五世昌。向来蜀父老,久忆汉文章。试问风骚将,谁登翰墨场。浮云玉垒变,秋草墨池荒。大雅沦金石,斯文厌秕糠。九成方命舜,三变必兴唐。东壁初观象,南箕果降光。终当荐清庙,始验山崑冈。世喜韶音在,人皆

我昔生外家,半世犹相依。至今连墙居,日日相闻知。诸表如群从,休戚真同之。耐翁生而秀,爱惜从儿时。文采既俊发,吏才人共推。低徊久选调,每每为叹咨。兹行佐王人,未到声已蜚。邮置屡得书,论事语益奇。使长首推荐,婉画多所资。近观会稽编,分析及毫厘。益知足心计,荐书

天风吹我落人间,暂入青山又促还。待得霜林收柿栗,却来重扣白云关。

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

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余生。

萧条吏散如堪适,萧洒诗成亦可娱。王谢异时同惠我,只惭笔力不能俱。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