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咏叔英》
拼音和注音
guài shì piān duō yán hè yì , zì jiā shēng zhǎng tài hú b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太湖:太湖tàih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正常水位时平方公里。周围河流水网密布,为著名游览区
生长:1.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生物体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2.出生和成长;产生和增长。
自家:自家zìjiā〈方〉∶自己。
湖滨:1.通常指已经开发并有建筑物的临湖土地。2.湖周围的地方。3.地名,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白襕憔悴走埃尘,曾有声名动缙绅。
零落田园多故后,淹留场屋过时人。
群居学道能违俗,半世收书不讳贫。
怪是偏多岩壑意,自家生长太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