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招 次黄伯阳苕溪夭中韵

暮云起。
苕溪上,画桡荡漾春水。
道人烟浪里。
信笔赋诗,千古无此。
吴头楚尾。
问旧日、陶朱邻里。
撷得江蓠寄远,向天角歇孤帆,且行行休矣。
吟倚。
柳阴傍晚,花期暗数,芳事今余几。
旧游难屈指。
化鹤归来,依然城市。
纷纭闹紫。
岂不羡、山林宫徵。
更约吟船共舣。
剩判得,落残花,欺行李。

作品评述

《角招 次黄伯阳苕溪夭中韵》是元代邵亨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其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暮云升起。在苕溪上,画船在波光中荡漾着春水。道士身处烟雾之中,信手赋诗,千古难得其一。这是吴国的起点,楚国的终点。问起过去的岁月,陶渊明和朱子真是邻里之间的好友。摘下江蓠送给远方,向天空中角歇下孤帆,暂停行进吧。吟咏倚靠着船舷。在傍晚的柳荫下,花的盛开期限暗自计算,美好的事情现在还有多少?往日的游历难以计数。化身为仙鹤归来,依然是城市的喧嚣。繁忙纷杂,不禁羡慕起山林中的宫徵音调。再约定一次,一同乘船吟唱。最后只能判定,凋落的花朵,欺骗着行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苕溪春水,以及在苕溪中的一位道士赋诗的情景。诗人通过运用意象和意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之情。诗中既有对过去友情和美景的追忆,也有对当下城市喧嚣和生活琐碎的感叹。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繁杂和虚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诗人以暮云的升起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温暖的氛围。接着,苕溪的描绘以及画船在春水中荡漾的形象,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与此同时,道士在烟雾之中赋诗的情景,突出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将苕溪的景色与旧日友情联系在一起,通过问询陶渊明和朱子真这两位文人的友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重。诗中还描绘了化身为仙鹤的归来,暗示诗人在现实城市生活中的无奈和迷茫,对山林宫徵的羡慕也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凋落的花朵和欺骗行李的形象作为收尾,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虚幻和无常。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诗词推荐

何处难忘酒,王臣立荩方。群邪终自直,万死不摧刚。社鼠旁难塞,龙鳞逆易伤。此时无一盏,何以洗忧肠。

异草来何许,低昂曲沼滨。不胜丛上意,翻作叶中春。逗蕊清香远,衔跗绛彩匀。芳心如有属,宜在赋诗人。

白帝水云暗,东屯灯火归。春泥悭弊屐,山雨湿征衣。远役谅难践,胜情那得违。关城吏相笑,痴绝似君稀。

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世钭非识事,孤啸聊延风。

泠然御风客,与道自浮沉。黄鹤有归语,白云无忌心。药炉经月净,天路入壶深。从此分杯后,相思何处寻。

斗子滩头夜已深,月华偏照此时心。春江风水连天阔,归梦悠扬何处寻。

今日小春月,後日是周正。瑞蔼挹仙堂上,崧岳喜生申。文物师垣宅相,诗礼枢庭世胄,冰骨玉精神。浩气凌牛斗,胸次敻凡尘。郭中书,广成子,李长庚。勋业词章福寿,直上等三人。松菊亭前诗酒,梅竹园中翰墨,时复萃嘉宾。人指屏山下,双桂一灵椿。

江边寺里一梅树,几度劳人相候开。无情今日未肯发,有兴明朝还看来。

初心聊欲以文鸣,开国何曾梦管城。借不中书非所歉,秋毫元重泰山轻。

不掩歌唇向画堂,不须名笔作花房。直应携去林泉好,转觉林泉兴味长。

小轮轻线妙无双,曾伴幽人酒一缸。洛客见诗如有问,辗烟冲雨过桐江。

洪炉无久停,日月速若飞。忽然冲人身,饮酒不须疑。

日薄霜清十月天,马蹄声里送流年。店当古路三叉处,山似孤云两角边。淹泊自悲穷不醒,衰残更著病相缠。榆关瀚海知何在,目送飞鸿入暮烟。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於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离娄之精,夜何有於明。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束王良之手兮,後车载之。前险以既覆兮,後逐逐其犹来。虽目盼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

谁从普眼道场来,天帝堂前珠网开。彻底光明成一段,个中清净绝纤埃。交罗理事真空观,照破根尘不夜台。恰恰相应尔时节,陶家壁上起梭雷。

千里暮云山已黑,一灯孤馆酒初醒。

闲上津桥立,天涯一望间。秋风波上岸,旭日气连山。偶圣今方变,朝宗岂复还。昆仑在蕃界,作将亦何颜。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鹄袍换绿契初心,旋赐银绯与紫金。堪念纷纷名利客,对花应是叹侵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