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作品评述

新制布裘翻译及注释

翻译
洁白的桂布好似白雪,柔软的吴绵赛过轻云。
桂布多么结实,吴绵多么松厚,做一件袍子穿,身上有余温。
早晨披着坐,直至夜晚;夜晚盖着睡,又到早晨。
谁知道在这最冷的寒冬腊月,全身竟暖得如在阳春。
半夜里忽然有一些感想,抚摸着棉袍,起身逡巡。
啊,男子汉看重的是救济天下,怎么能仅仅照顾自身!
哪里有长达万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盖,无边无垠。
个个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天下再没有受寒挨冻的人。

注释
⑴布裘(qiú):布制的绵衣。
⑵桂布:即唐代“桂管”地区(今广西一带)所产木棉织成的布,尚不普遍,十分珍贵。
⑶吴绵:当时吴郡苏州产的丝绵,非常著名。
⑷余温:温暖不尽的意思。
⑸拥:抱,指披在身上。
⑹眠:睡。达晨:到早晨。
⑺严冬:极冷的冬天。
⑻支体:支同“肢”,支体即四肢与身体,意谓全身。
⑼中夕:半夜。
⑽逡(qūn)巡:走来走去,思考忖度的样子。
⑾兼济: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⑿独善:注重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⒀安得:如何得到,期望马上得到。万里裘:长达万里的大袍。
⒁周:遍。四垠,四边,即全国以内,普天之下。
⒂稳暖:安稳和暖。
⒃天下:全国。

新制布裘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元和元年(806年),是年冬天,作者新制布裘,一时有感,写了这首关怀人民生活、表现政治抱负的诗;另一说此诗约作于元和六年(811年)至八年(813年)之间,当时作者为母守孝居渭河北岸的渭村,经常与劳动人民接近,严冬时,由自己过着舒适的生活而想到广大人民的无衣无食,产生同情而作此诗。

新制布裘赏析

  白居易主张诗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又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首诗完全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主张,既不为艺术而艺术,又不为自我而艺术。诗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激动人心。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白居易《与元九书》说:“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白居易自谦称)虽不肖,常师此语……志在兼济,行在独善。”这两句可视为白居易的抱负和志向,也可视为他希望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哲学。这是古代正直的、欲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

  作品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宋代黄澈在《巩溪诗话》中曾对两诗的优劣进行了论述。其实这大可不必区分优劣。两人都是面对自我处境的一种超越,只不过老杜并未愁苦于个人饥寒、白氏并未沉溺于个人饱暖而已,皆为难能可贵。无论自身寒暖,诗人心中念念不忘、重重忧虑的都是天下百姓。

  作品艺术的高明之处在于,表面写的是“稳暖”,实质写的是“仁政”。或者说,“稳暖”只是其写实,“仁政”才是其虚拟,即意象创造。白居易在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被任命为河南尹,辖区就是洛阳城。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内容相近的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其中写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同样表达了他的爱民激情,同时也蕴含着他的“仁政”理想。他在《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说得异常明确:“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此裘非缯(古代丝织品总名)亦非纩(细丝绵),裁以法度絮以仁。刀尺钝拙制未毕,出亦不独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唐制:经五次考绩才可转官。意谓任满),与君展覆杭州人。”显然,白氏所谓“裘”,实乃“法度”、“仁政”的一种象征。不管是“盖裹周四垠”,还是“都盖洛阳城”,均要实施“法度”、推行“仁政”。作为封建官吏,他要维护的当然是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一定益处。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言志

西风拂面饮微酣,小摘茱萸手自簪。极羡酒兼诗共好,正缘人与景相参。杜门不复贪游赏,落帽无由际剧谈。叹息登高兄弟远,目随鸿雁过天南。

言志

桂树春晖满,巢乌刷羽仪。朝飞丽城上,夜宿碧林陲。背风藏密叶,向日逐疏枝。仰德还能哺,依仁遂可窥。惊鸣雕辇侧,王吉自相知。

言志

密布同云万里,六飞玉糁琼铺。清歌妙舞拥红炉。犹恨寒侵尊俎。谁念山林路险,独行跣足樵夫。莫惊苦乐□殊途。阳□皆由阴注。

言志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言志

白团扇子白纱衣,怕见萤光作火吹。屈指西风明日是,会将束緼乞怜时。

言志

灵宫窈窕兮寒夜永,篁打造天兮明月下影,木叶陨霜兮秋声动。我以岁莫起视夜兮,北山饮予斗柄。幽人拂琴而当予,曰夫子则锺期,尝试刳心而为之听。若有人兮亦既修,宴衽席之言兮不知其子之齐圣。嘉孝子之心终无已兮,不忍忘初之戒命人则不语兮弦则语,客有变容而涕洟,奄不知哀

言志

厨廪空虚鼠亦饥,终宵咬啮近秋帷。腐儒生计惟黄卷,乞取衔蝉与获持。

言志

小住初为旬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他年游宦应无此,早买渔蓑未老归。

言志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言志

爰熙嘉坛,揭虔毖祀。人人沃兴,赞我裸事。于降于登,以作以止。莫不肃雍,告灵乡矣。

言志

山占仇池地,江分白马氐。潭深龙自蛰,亭迥凤曾栖。

言志

松号大夫交可绝,梅为清客志相同。英英凤实卑余子,楚楚龙孙过乃翁。晚际一弓橐索月,暑中千斛粜清风。小轩政欲供晨坐,付女遮阑晓日东。

言志

狼藉春衫愁万点。半是征尘,半是啼痕染。别久流光空冉冉。料想病颊成双靥。罗带同心香未敛。甚日兰舟,重把归装检。极目画楼烟雾掩。

言志

汗浥新装画不成,丝催急节舞衣轻。落花绕树疑无影,回雪从风暗有情。

言志

暮春之初光景奇,湖平山远最宜诗。尚余一恨无人会,不见蝉声满寺时。

言志

使君高会著幽人,灯火元宵醉夜分。博士从来文字饮,不妨聊复醉红裙。

言志

幻化色身绕。电脚余光水面泡。忽有忽无*速甚,如飚。过隙白驹旋旋飘。何不悟虚嚣。早早回头养玉苗。苗上金丹光泼泼。彰昭。透过云衢

言志

道人临别重留连,应念吾生汩世缘。拄笏看山犹故态,量船载酒异常年。兴来不计远千里,休去可须持一钱。会作清凉老庵主,两盂分粥对床眠。

言志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言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