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无西耗(一作李敬方诗)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

作品评述

近无西耗

远戎兵压境,
迁客泪横襟。
烽堠惊秦塞,
囚居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
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
西看日又沉。

诗词中文译文:

近来无罷战,
遥远的敌人的兵力压境,
迁徙的客泪水满襟。
烽燧的塔楼惊动秦塞,
困居的流亡者受苦,
忍痛地吟唱。
我自怜悯牛马的跋涉,
却不能了解犬羊的心情。
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消息,
望向西方,太阳又西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李宣远身处边境时的困境和无奈之情。朝代唐代时,中国与边境上的戎狄部落频繁交战,导致西方的西耗一直动荡不安。诗中李宣远抒发了自己作为迁客的无奈和痛苦之情,用“远戎兵压境”表达了敌人的压力和威胁,用“迁客泪横襟”形容了自己的悲伤和无奈。他描述了战火连绵的景象,烽堠的惨状惊动了整个边塞,而自己困居其中,深感战争的困苦和苦难,这使他不禁发出深情的吟唱。诗人自怜牛马的疲惫,但却未能理解狗和羊的同样疲惫和困苦,这是对处境的无奈和自嘲。最后,他期盼了一个月的消息,结果却是一无所获,西方的太阳也再次西沉,象征着边境的情势依然动荡不安。

整首诗以边境之困为题材,通过刻画生活在战乱之中的迁客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痛苦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李宣远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首诗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色彩,真实地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军事状况和人民的生活困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诗词推荐

挈身归卧万山中,多谢灯花夜夜红。老病面颜开鼓色,雪霜天地转春风。菜鲜果脆深杯酌,衾汗鞋泥慢火烘。宽著心肠任时运,一顽能御百忧攻。

疏钟兼漏尽,曙色照青氛。栖鹤出高树,山人归白云。月盈期重宿,丹熟约相分。羡入秋风洞,幽泉仔细闻。

去冬雪里拜笺题,曾说新除到殿西。剑栈云连吴垒火,函关日照汉封泥。剡藤幸有系书雁,锦柏难寻隔叶鹂。便是韩坛作曾筑,田芜亦盍赋归兮。

冥搜成癖漫勤斯,缅想骚人正坐驰。点化今逢万金剂,神奇蒸出九华芝。三吴才隽应焚砚,万里风烟尽入诗。盍与元刘论伯仲,未容郊岛更矜持。

先王重至日,静息资微阳。闭关绝商旅,后为不省方。我独何为者,古寺严晨装。酌酒饮僮仆,披裘冒朝霜。眷彼道路人,熙然乐而康。尊酒迭为寿,华衣冒鲜妆。怀古固非士,远客亦可伤。悠哉任行止,且复倾吾觞。

关外山河阔,城边卉木腓。露浓蝉始罢,风急燕犹飞。不雨云中薄,澄沙水自微。善哉吾祖叹,能此送将归。

祖工俪句集刊行,业贩儒书乃父能。莫耻向人傭作字,世裨文教后须兴。

吴甸七千里,坤垠六十州。宸心宽北阙,老子在西楼。召伯出分陕,卫公归相周。衮衣人惬意,重为雪山愁。

槐夏阴中鬓已秋,天风吹梦堕江头。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尘世不知几端午,人生大抵一虚舟。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

熙肃琨庭,载升金记。迺导迺陪,威侪济济。天步继临,孝诚行矣。声容也昭,中外悦喜。

落魄居尘迥出尘,丹房芝术自生春。琼州太守名家子,不是寻常卖药人。

益智莫如愚,谁甘遂作非。年增思续断,亲老续当归。起石安吟久,防风见客稀。前胡古君子,松节自相依。

秋风社散日平西,余胙残壶手自提。赐食敢思烹细项,家庖仍禁擘团脐。

生理空疏坐久闲,聊随云影下吴山。驱驰斗粟应怜我,勉强人情亦厚颜。浊酒淳漓元不较,梅花的皪欲同攀。行行小艇撑寒碧,剡夜无妨共载还。

诗成要落天地间,太虚明月相往还。声名或觉四海隘,身乃憔悴穷闭关。诗中妙理超生死,何但不以彼易此。我来白下岂徒然,簿书凫鹜非吾事。陈君一见投紵衣,刺天翼并青冥垂。楚人不误玉在璞,山川终用骍之犁。曾侯愿识今已后,因君示我诗到手。不惟我辈独识真,异馔珍羞甘众口。

一个形骸两姓名,入泥入水可怜生。回头掣断黄金鏁,肯向毗卢顶上行。

东,西, ——鲍防步月,寻溪。 ——严维鸟已宿,猿又啼。 ——郑概狂流碍石,迸笋穿溪。 ——成用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 ——陈元初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 ——陈元初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 ——张叔政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 ——贾弇

归卧养天真,鹿裘乌角巾。茂陵闲久病,彭泽醉长贫。冠盖西园夜,笙歌北里春。谁怜清渭曲,又老钓鱼人。

一亩闲云独自耕,草庐寂寂诵黄庭。又言辟谷归山后,月夜时闻铁笛声。

短艇摇摇对晚屏,推篷念远不胜情。风前落木心犹壮,雨后归云气未平。湖汊条条新筑塞,圩头处处薄收成。道逢贵老头如雪,细听尊前说旧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