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宣义英公

书札精奇已换鹅,仍闻依旧卧烟萝。
诗成万首犹嫌少,酒饮千钟不怕多。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
知师收拾南归去,为忆渔人唱楚歌。

作品评述

《寄宣义英公》是宋代诗人何承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书札精奇已换鹅,
仍闻依旧卧烟萝。
诗成万首犹嫌少,
酒饮千钟不怕多。
乡寺夜开云梦月,
石房寒锁洞庭波。
知师收拾南归去,
为忆渔人唱楚歌。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何承裕寄给宣义英公的一封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宣义英公的敬佩和思念之情。诗人自称自己的书信已经变得精美奇特,但他仍然听到宣义英公依旧住在烟萝之下。他表示自己创作的诗歌数量虽然已经很多,但仍然觉得不够,而对于饮酒,千钟也不嫌多。诗人提及乡村寺庙在夜晚敞开,有云梦之月的美景,而他自己的住所则是冰冷的石房锁着洞庭湖的波浪。最后,诗人说知道宣义英公正在准备南归,他为了怀念渔人而唱起了楚歌。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寄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宣义英公的深情和思念。诗人用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和宣义英公的不同处境,以及对诗歌和酒的热爱。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也很有特色,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自身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通过渔人和楚歌的提及,诗人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增添了诗词的文化内涵。

诗词推荐

务农春诏将臣宣,欲翳禾麻变有年。圣意且耕仍且战,稍令诸道作屯田。

城上斜阳依碧树。门外斑骓,见了还相顾。玉勒珠鞭何处住?回头不觉天将暮。风里馀花都散去。不省分开,何日能重遇?凝睇窥君君莫误,几多心事从君诉。百丈游丝牵别院。行到门前,忽见韦郎面。欲待回身钗乍颤,近前却喜无人见。握手匆匆难久恋。还怕人知,但弄团团扇。强得分开

云娇烟懒雨初晴,环碧风轻细浪生。尽日黄鹂不飞去,万年枝上听箫声。

秋空和月卷玻瓈,清入肝脾触拨诗。元自生来全体具,只缘见处一分亏。俗情数日须圆候,识者先几畏满时。千古词人谁解首,拟将今夕法佳期。

闻道花都发,狂风故作仇。春心先自薄,客恨更难收。不免饥寒甚,永同埋壁休。何须问詹尹,雅意在丹丘。

县使追呼不斩停,争如长往事分明。从前有个无生曲,且喜今朝调已成。

绿萝深处卧云烟,独战蛮征事悄然。临老无端重出丑,借婆裙子拜婆年。

束简下高阁,买符驱短辕。故人惜分袂,结念醉芳樽。切切别思缠,萧萧征骑烦。临归无限意,相视却忘言。

白云缥缈野人家,丹事年来渐有涯。不与世人争岁月,却将椿菌勘南华。

汝无名高者,以见利贪叨。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一朝投土窟,魂魄散逃逃。

先生亟去理山斋,筍蕨春甜味正佳。一夜东风催变绿,筍吹成竹蕨成柴。

明月从东来,幽窗光炯炯。疏窗一尺许,写我肩与顶。可怜窗下心,愧此窗上影。

君不见阳羡周将军,射杀南山白额虎,千古万古声流闻。又不见宜兴赵大夫,南山三十有六虎,令行杀取无复馀。一虎昔何少,三十六虎今何多。虎多人不患,所患政之苛。苛政减人门,猛虎戕人命。择祸莫若轻,泰山之人论已定。大夫性高明,下令走风雨。所知在田里,了不见台府。既令

渊明膝上桐,一丝不肯挂。弹声聒天地,无人知此话。谓琴只这是,世间何用弦。谓在有无中,其然岂其然。

丽正门当天阙高,景阳台下草萧萧。江围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见六朝。落日不将遗恨去,秋风能使旅魂消。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钓叟生涯止一舠,兴来犹复醉陶陶。知君自欲营新筑。继世那闻有旧皋。野性素来便野越,春山唯恐欠春醪。果能过我论文字,且拟张帆看怒涛。

秋风谁怒水中蟹,昨梦不疑杯裹蛇。迸齿清寒银粟粟,不随盐酪供毗耶。

入内深蒙主后恩,赐名小姐宠便蕃。后来更得夫人号,长乐宫中许坐轩。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问著无声是阿兄,坐看家贼只吞声。戮尸大放经纶手,长柄判将鍚茂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