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李廌的《过具茨诸山始达嵩少》
拼音和注音
qīng yún mì shàng guó , xiù sè lián chǔ sǒ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秀色:(名)美好的姿色或景色。
上国:指国都以西的地区。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指京师。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原诗
初踰千峰时,千峰各呈秀。
抵兹嵩高前,始觉众山陋。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四维既张弛,穹壤托高厚。
卿云羃上国,秀色连楚薮。
众峰无耸峭,配此真培塿。
固将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出类复何言,聊贻涧滨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