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归宗寺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作品评述

《题归宗寺》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传统与历史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诗意:
愦愦深源与会稽:愦愦是形容山势险峻的意思,这里指归宗寺地势险峻。深源和会稽分别指文化和历史的源头,代表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
识时惟有一羲之:意思是只有对于时代的认知才能理解和欣赏一羲之(指古代传世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
千年误作能书看:千年来的误解把这些艺术作品误认为是能书(指为了纪念名人而刻制的字画),破坏了它们原本的艺术价值。
谩说鹅池与墨池:谩说指的是妄议、不真实的说辞。鹅池与墨池是传说中王羲之在鹅湖和墨池中洗笔的地方,这里指的是人们对于王羲之创作环境的误解和夸大。

赏析:
这首诗以魏了翁对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关切为出发点,通过对于归宗寺、一羲之和王羲之艺术的描写,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于历史误解的不满。

诗中的"愦愦深源与会稽"一句,运用愦愦形容山势,通过地理景观的描写,将归宗寺的地势险峻与深远的文化历史联系在一起,凸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崇。

"识时惟有一羲之"表达了作者认为只有对于时代的了解和认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艺术与时代的关系的思考,强调了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

"千年误作能书看"这句话指出千年来对于一些艺术作品的误解,将其误认为是为了纪念名人而刻制的字画,破坏了它们原本的艺术价值。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误解的不满和对于艺术真实性的追求。

最后一句"谩说鹅池与墨池"指的是人们对于王羲之创作环境的错误理解和夸大。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对于历史误解和夸张说辞的批判态度。

《题归宗寺》这首诗词通过对于文化传统、历史和艺术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于历史误解的不满。同时,诗词运用了具体的地理景《题归宗寺》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它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思考与反思。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诗意:
愦愦深源与会稽:愦愦形容山势险峻,这里指归宗寺地势险峻。深源和会稽分别指文化和历史的源头,代表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
识时惟有一羲之:只有认清时代的特点,才能理解和欣赏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与时代关系的思考。
千年误作能书看:几百年以来,这些艺术作品被错误地视为能书(用于纪念名人的字画),破坏了其原有的艺术价值。
谩说鹅池与墨池:谩说指的是不真实、妄议的言辞。鹅池和墨池是传说中王羲之洗笔的地方,这里指人们对王羲之创作环境的错误理解和夸大。

赏析:
这首诗词以魏了翁对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关注为起点,通过描绘归宗寺、王羲之和王羲之的艺术,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历史误解的不满。

诗中的"愦愦深源与会稽"一句,用愦愦形容山势,通过地理景观的描绘,将归宗寺的险峻地势与深远的文化历史联系在一起,突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崇敬。

"识时惟有一羲之"表达了作者认为只有对时代的认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艺术与时代关系的思考,强调了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

"千年误作能书看"这句话指出几百年来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误解,将其错误地视为用于纪念名人的字画,破坏了它们原本的艺术价值。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误解的不满和对艺术真实性的追求。

最后一句"谩说鹅池与墨池"指的是人们对王羲之创作环境的错误理解和夸大。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对历史误解和夸张言辞的批判态度。

《题归宗寺》这首诗词通过对文化传统、历史和艺术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误解的不满。同时,诗词运用具体的地理景观和艺术形象,形成了深刻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作者介绍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时情逐势饵边鱼,贫病由来俗易疏。何事太丘直有道,炎天问病到贫居。

林下杯盘大寂寥,寂寥长愿似今朝。君看击鼓撞锺者,势去宾朋不易招。

里旅闻遗燎,连甍委夕煨。初无徙薪智,枉被及鱼灾。勺水宁堪救,三车谅未摧。天知君自足,聊复寄灵台。

胡雁南翔已尽回,闺中不见寄书来。穷荒二月无青草,长对东风赋七哀。

欲作银河落,支筇仰面看。会须雷电散,已觉逼人寒。

淮南夏早收,晚秧亦含风。连舻似雍绛,千斛输吴中。使君饮酒乐,岁美关梁通。安得天下人,俱忘楚人弓。

八咏诗成沈隐侯,楼中风月尽兼收。三千题里无新语,七百年间有胜流。领客登临聊一快,举杯相属更无忧。令威早晚冲天去,华表归时记旧游。

江湖难比山林住。种果父胜刺船父。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到中流手脚忙时,则靠着柴扉深处。

谁为风光管合离,绿阴芳草日相随。此身百丈牵三峡,吾道千钧系一丝。力戒荡舟君子适,志期学圃小人迟。平生客气消磨尽,醉固佳哉醒亦宜。

陟屺寺南山,曾陪半日闲。春来梦携手,宛在白云间。

何者谓来仪,来仪意不低。有身皆衎衎,无物不熙熙。一国若一物,四方犹四支。巍巍乎尧舜,何得而名之。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应须 一作:要)

经年不踏软红尘,偶入修门中事新。本为湖山寻旧约,却愁风雨送行人。多情黄菊空搔首,无伴芳醪可入唇。今岁重阳殊草草,南陂归梦夜来频。

春情缘雨复缘晴,晴即閒行雨即吟。花好满园看未过,出墙邻对又开心。

云子登场赛鼓欢,村南村北尽黄冠。几声乾叶下碧甃,数尺瘦山浮画栏。水落野桥鱼网挂,月悬烟浦鹊枝寒。新秋愁绝他乡客,衣带年来如沈宽。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蹡里正敲门来。手持文昼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听清猿罢啼烟霞,声色纯真未到家。一曲吴歌归棹稳,松江雪点白蘋花。

仰屋著书无笔力,闭门觅句费心机。不如花下冥冥坐,静看蜻蜓蛱蝶飞。

去去莫凄凄,馀杭接会稽。松门天竺寺,花洞若耶溪。浣渚逢新艳,兰亭识旧题。山经秦帝望,垒辨越王栖。江树春常早,城楼月易低。镜呈湖面出,云叠海潮齐。章甫官人戴,莼丝姹女提。长干迎客闹,小市隔烟迷。纸乱红蓝压,瓯凝碧玉泥。荆南无抵物,来日为侬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