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氵斥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作品评述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风吹拂水面,月亮映照山峦,孤寂的人在夜晚渡过吴王岘。黄州的鼓角也有情感,送我南来并不顾及路途遥远。江南又传来边塞的曲调,半混杂在江水声中,既悲切又豪迈。谁说万里之间的声音都一样,巨蟒愤怒,龙儿忧愁,只为了我而变化。我记得江边那棵枯柳树,未曾凋谢却相见了真面目。将来有一天,一片柳叶会驱散江水,再次吹奏这首曲子来迎接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夜晚渡江的情景,他在夜行的过程中听到了黄州的鼓角声和江南传来的边塞曲调。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音乐的表达,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对边塞壮丽景色的留恋之情。他感慨万物万方,每个地方的声音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和意义。最后,他表达了与枯柳树的相识相知和对将来重逢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音乐的描绘,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清风、水面、月亮、山峦等景物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鼓角声和边塞曲调所带来的悲切与豪迈。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富有张力和情感的氛围。诗中的"谁言万方声一概"表达了作者对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认同,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声音和情感。而"鼍愤龙愁为余变"则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文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他相信自己的文学创作可以改变和影响世界。最后,诗人对江边的枯柳树的记忆和未来的期许,展示了对友情和思乡之情的珍视和向往。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文学才华。它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音乐和声音的抒发,通过形象的描写和音乐的表达相互交织,构建了一幅美丽而深情的画面。同时,诗人对自由、独特性和友情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许,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地豁天开眼界宽,两山相对列巑岏。多情烟树连村暗,不事沙鸥照水寒。立马踌躇饶野兴,抗尘奔走尚粗官。归来准拟江湖计,不负蓑衣与钓竿。

人子勤於孝,无时志不存。夜来安寝息,早起问寒暄。

雪谷孤松自郁然,纷纷朝菌但堪怜。坐更拂石芥城劫,时说开皇龙汉年。淡煮藜羹天送供,闲拖藤杖地行仙。共看王室中兴後,更约长安一醉眠。

风流不独占才名,水镜冰壶表里清。千里溪山娱暇日,一天风雨送秋声。饱聆玉屑霏谈尘,灿睹骊珠出管城。卧辙遮留能几日,卷帘烟景若为情。

鸬鹚不打脚下塘。

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趯翻大海水,拳倒须弥庐。生擒虎兕,活捉弄狞龙,犹未是衲僧本分事。

忆昨送君诗,平人不用疑。吾徒若不得,天道即应私。尘土茫茫晓,麟龙草草骑。相思不可见,又是落花时。

意得壶觞外,心清杖屦间。簿书休吏早,花鸟向人闲。

江南形胜地,列坐肆遐观。气象天围大,溪山眼界宽。远风来绿野,返照上朱栏。更待秋澄澈,重寻落帽欢。

未识堂堂玉立姿,已传薤露满山悲。空余父执修恭意,谩继词流纪德诗。诸子尽贤门益大,万家余地冢初累。纷然尽夺三军帅,谁识公心死不移。

一声鸡唱日初午,满地花寒秋已深。

石梁人不到,独往更迢迢。乞食山家少,寻钟野寺遥。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墓门惨淡碧湖中,丹雘朱扉射水红。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英雄几夜乾坤博,忠孝传家俎豆同。肠断两宫终朔雪,年年麦饭隔春风。

栽松道者身先老,放下锄头好再来。八万四千关捩子,与公一个锁匙开。

师父重阳号。炼就重阳宝,紫诏重阳赴玉京,方显重阳好。我为重阳到。庵为重阳造。特为重阳守服居,符合重阳道。

我生实多邅,九折行晚途。忧伤日熏心,惊见颊与颅。稍生秋风时,竞出寒雨余。星星初尚稀,戢戢不可除。昔如春柳妍,今作霜蓬枯。蓬枯有再绿,念我岂得如。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投镊三叹息,金丹岂无书!

徐邈今非介,申枨焉得刚。立朝无附丽,受谪更芬香。戏彩衣冠盛,围棋日月长。典刑今已矣,无复岿灵光。

舌头肉一脔,口唇皮两片。有时说道谈禅,忽地轰雷掣电。万机影销,一色功转。本来无物镜非台,胡汉不痕何所见。

丞相衔恩赴阙时,锦城寒菊始离披。龙媒旧识朝天路,鸡树长虚入梦枝。十载殿廷连步武,两来庸蜀抚疲羸。莫愁中土无人识,自有明明圣主知。

东窗五老峰前月。南窗九叠坡前雪。推出侍郎山。著君窗户间。离骚乡里住。恰记庚寅度。挹取芷兰芳。酌君千岁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