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九首

怒风吹老屋,急雨闹空庭。
莫叹林花尽,悬知陇麦青。

作品评述

《春日即事九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怒风吹老屋,
急雨闹空庭。
莫叹林花尽,
悬知陇麦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风雨交加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慨。诗中的“怒风吹老屋”和“急雨闹空庭”描绘了猛烈的风雨,形容了自然力量的威力。这种自然的狂暴与人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不可控性,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

然而,诗人在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一种乐观和深沉的态度。他说:“莫叹林花尽,悬知陇麦青。”这里的“林花”和“陇麦”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诗人告诫读者不要因为春天花开的短暂而感到悲伤,因为在花谢之后,陇上的麦田已经变得青翠欲滴,生机勃勃。这种对季节变迁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循环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风雨景象,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对春天的描述,反映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以及对变化和生命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右江天暮雪。轻帆挂春风,倒映湘江绿。天低浦溆远,归向谁家宿。遥指落花西,黄陵庙前屋。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人皆称善弈,伊我独不能。试坐观胜败,白黑何分明。运智奇复诈,用心险且倾。嗟哉一枰上,奚足劳经营。安得百万骑,铁甲相磨鸣。西取元昊头,献之天子庭。北入匈奴域,缚戎王南行。东逾沧海东,射破高丽城。南趋交趾国,蛮子舆櫬迎。尽西四夷臣,归来告太平。谁能凭文楸,两人

山深不知暑,五月冷如冰。寂寞前朝寺,风流帝子能。田荒空野水,树老半枯藤。不尽怀人兴,钟楼日暮登。

与君未得便安闲,边警偏能恼涧槃。草地枣红犹索斗,田家稻白可能餐。谁将铁绠横江锁,莫造琵琶出塞弹。处处冲梯楼上舞,不应诸老自巍冠。

圣主从容问鬼神,当机一默重千钧。荼毗直下金门诏,火聚全彰净法身。平地惊翻三世佛,等闲瞎却一城人。大悲愿力知多少,枯木花开别是春。

朔风扣群木,严霜凋百草。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

岸柳黄深绿已垂。庭花红遍白还飞。几回画蜡银台梦,双字香罗金缕衣。山浅澹,水茫澹,水茫弥。顿无消息许多时。杏梁知有新来燕,下却重帘不放归。

旧诗零落似前生,岂意公能识姓名。青眼何堪辱如故,白头自觉已无成。普天无复归耕处,薄禄谩为糊口营。今日违离定何往,壶头路险更秦城。

神真炼形年未足,化为我子功相续。丞相瘗之刻玄玉,仙路何长死何促。

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南去棹,北飞雁,水阔山遥肠欲断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

迥疏城阙内,寒泻出云波。岸广山鱼到,汀闲海鹭过。泛沟侵道急,流叶入宫多。移舸浮中沚,清宵彻晓河。

先帝弓剑远,永怀侍芳茵。今朝汉社稷,为话涕沾巾。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争似无为实相,还须返朴归淳。境忘情性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帝乡云驭若为留,八景三清好在不?玉笛不随双鹤去,人间犹得听梁州。

轥藉霜威欲断肌,傲霜挺挺发南枝。微风披拂香来去,皎月勾添光陆离。已入鸾台弄妆手,犹存谷口出尘姿。苦无疏影横斜句,深愧林逋处士诗。

几年家住玉溪头,乘兴时来上钓舟。

无酒到愁边。

搅睡禽声晓傍檐,泥人花气午穿帘。懽情老去年年薄,困思春来日日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