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

潞国临淄邸,天王别驾舆。
出潜离隐际,小往大来初。
东陆行春典,南阳即旧居。
约川星罕驻,扶道日旂舒。
云覆连行在,风回助扫除。
木行城邑望,皋落土田疏。
昔试邦兴后,今过俗徯予。
示威宁校猎,崇让不陈鱼。
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
帐倾三饮处,闲整六飞馀。
盛业铭汾鼎,昌期应洛书。
愿陪歌赋末,留比蜀相如。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

潞国临淄邸,天王别驾舆。
离开隐居之地,踏上庄严之途。
东陆行春巡,南阳返回旧居。
约川星稀疏,扶道使旗展。
云层覆盖行进,风助扫除尘垢。
木行城邑望去,草野土田稀疏。
昔日试图邦兴之后,今日行走于寻常。
示威宁校猎,崇让不见鱼龙。
官吏忙忙趋往皇宫,老人驱车献上拜礼。
帷帐翻倾三次宴饮,闲暇中整理六次行装。
伟业的辉煌镌刻在汾鼎上,兴盛的时期应接洛书。
愿能与歌赋的结尾相伴,留传与蜀相的风采相比较。

诗意是诗人苏颋因应圣制离开了隐居的田园生活,前往南阳旧居,感叹时光的变迁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也表达了对领导者的赞美和愿望。

赏析:这首诗是苏颋应圣制而作,表达了他在离开隐居回到旧居的感受和反思。诗中通过描绘途中的风景和形势,展示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触动和思考。他感叹过去曾试图国家兴盛的时刻,如今却身处平凡的生活中,同时也表达了对领导者的崇敬和愿景。整首诗情感丰富,结构严谨,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留恋之情。

作者介绍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苏颋的轶事典故

思如泉涌

  唐隆政变后,苏颋负责草拟诏书。他随口述说,让书吏抄写,不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多次对他道:“请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们记不过来,恐怕会把手腕累坏。”宰相李峤叹道:“苏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

不让前朝

  开元初期,苏颋、李乂担任中书侍郎,主掌文诰。一次,唐玄宗对苏颋道:“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冠当时。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

子过其父

  宋璟与苏颋一同执政时,关系融洽。苏颋遇事多谦让宋璟,对宋璟提出的意见,也尽力襄助。宋璟对人道:“我与苏氏父子,前后同时为相,苏仆射(苏瑰)宽厚长者,乃是国器。然而在对朝政提出建议以及处理政务的精敏程度方面,苏颋胜过他的父亲。”

不易忠节

  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库钱,购买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等物,苏颋却不肯给钱。有人劝道:“您远离京都,不要忤逆皇帝。”苏颋道:“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爱来夺取公众利益,我又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

遗书止寇

  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苏颋时任益州长史,他抓获一个间谍,不顾官吏出兵征讨的请求,修书给苴院,道:“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羞愧不已,从此不敢再动入侵之念。

玄宗罢猎

  苏颋出葬时,唐玄宗在咸宜宫游玩,正欲前去打猎,得知消息后,悲伤的道:“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返回宫中。

苏颋的家庭成员

父亲:苏瑰,官至尚书左仆射。

兄弟:苏诜,官至徐州刺史。

兄弟:苏冰,官至虞部郎中。

兄弟:苏乂,官至职方郎中。

苏颋的生平

早年经历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能一目数十行,过目不忘,后考中进士,授为乌程县尉,又被举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累迁至监察御史。702年(长安二年),苏颋奉命复核来俊臣等酷吏所处理的案件,为负冤者洗脱冤屈。

累任要职

  706年(神龙二年),苏颋升任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又拜中书舍人,专掌文诰。当时,苏颋的父亲苏瑰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二人同在朝中掌管枢密,荣耀一时。不久,苏颋改任太常少卿。

  710年(景云元年),苏瑰病逝。唐睿宗命将苏颋夺情,授为工部侍郎。苏颋上表推辞,唐睿宗又命李日知前去传旨。李日知回奏道:“臣见到苏颋悲痛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说什么,担心他会发生意外。”唐睿宗只得允许苏颋守孝三年。

  713年(开元元年),苏颋守孝期满,就任工部侍郎。后来,唐玄宗问宰相道:“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答道:“陛下任用贤能,何必计较其资历呢?”唐玄宗遂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知制诰,又让他袭爵许国公。

担任宰相

  716年(开元四年),苏颋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

  718年(开元六年),唐玄宗下诏严禁恶钱流通,并收缴民间私钱,熔铸为式钱,以致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苏颋与宋璟上奏朝廷,建议由太府出钱二万缗,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并允许两京官员预支官俸,使得良钱流入民间。

  719年(开元七年),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其子王守一请求援用窦孝谌的先例,修筑五丈一尺高的坟墓。唐玄宗同意,但苏颋极力反对:“根据礼制,一品官墓高一丈九尺,陪葬皇陵者也只是高出三丈而已。窦太尉的坟墓,已经受到指责,只是当时无人指出它的过失,现在怎能重犯这样的错误!臣等对此再三劝谏,只是欲成就皇后美名。”唐玄宗大悦,赏苏颋绢帛四百匹。

晚年生活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不久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按察节度剑南各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离。苏颋到任后,招募戍卒,开掘盐井,冶炼铁器,通过盐铁来赚取钱财,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725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苏颋随驾前往,并撰写朝觐碑文。十二月,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务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唐玄宗在洛阳南门举哀,并废朝两日,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诗词推荐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狙公穷四三,羸马疲钩百。归来南山南,扫门谢俗客。有客扣我扃,猿鹤惊褫魄。行行杖青藜,吹烟照琴册。双頄凝丹霞,秋水入瞳碧。极谈造玄玄,对坐忘岸帻。山巅有老杞,枯槁无液泽。夜半出精怪,尚或闻犬咋。只今吾丧我,谁能逐辙迹。一笑客出门,山空霜月白。

小泊横塘日欲斜。一枝犹有未残花。几年燕子无消息,今日飞来王谢家。歌水调,韵琵琶。声声都是苑年华。钗头杏子今如许,翦烛裁诗莫问他。

南渡六十载,况谈元佑时。故家垂欲尽,遗事莽难知。文字既多舛,传闻宁破疑。唯公有源委,万折必东之。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忆昔青龙在戊辰,马蹄同踏杏园春。归田令尹空书晋,执戟郎君尽美新。万事不醒中酒圣,一贫无奈讼钱神。相逢莫效穷途泣,自古求仁要得仁。

人不怨飘瓦,何用罪飞石。石墜不可常,人值亦其适。去去走嵚崟,千金幸自惜。

虽有隆乾手泽传,空疏岂敢望谈迁。春秋笔绝经谁续,光岳气分材少全。老去汗颜惭巧斩,向来执手付遗编。文名史学都休矣,追诵尧言一泫然。

旭日开晴色,寒空失素尘。绕墙全剥粉,傍井渐消银。刻兽摧盐虎,为山倒玉人。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落日惊侵昼,馀光误惜春。檐冰滴鹅管,屋瓦镂鱼鳞。岭霁岚光坼,松暄翠粒新。拥林愁拂尽,著砌恐行频。焦寝忻无患,梁园去有因。莫能知帝力,空此荷平均。

沙麓披祥牒,金刀袭裔昆。嫔虞冠妫汭,生子首姜嫄。自昔仪椒壶,乘时正翟轩。袆褕躬象服,黄老好名言。慈荫天同广,柔风律并暄。露光流月姊,秘纬应星鼋。嗣统开横兆,遵遗奉寿原。爱亲周道始,加太汉仪尊。参务丝言慎,临朝玉色温。从容携日月,指顾靖乾坤。尽散脂田邑,亲缲

欹冠枕如意,独寝落花前。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谒客唯题凤,偷儿欲觇毡。失杯犹离席,坠履反登筵。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卧龙髯乍磔,栖蝶腹何便。阮籍供琴韵,陶潜馀秫田。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顾我非工饮,期君行见怜。尝知渴羌好,亦觉

维舟息行役,霁景近江村。并起别离恨,似闻歌吹喧。高林月初上,远水雾犹昏。王粲平生感,登临几断魂。

长驱席卷蹑遐踪,蓦地桐江一扫空。北走天骄吾事了,归来袖手敢言功。

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恼得闲人作酒病,刚须又扑越溪茶。洞中犹说看桃花,轻絮狂飞自俗家。正是阶前开远信,小娥旋拂碾新茶。

积润初销碧草新,凤阳晴日带雕轮。风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苑春。屏上楼台陈后主,镜中金翠李夫人。花房透露红珠落,蛱蝶双飞护粉尘。

径草荒春绿作堆,东风深入小园来。可怜几阵嫣香裹,立尽庭前数树梅。

太白空来数百年,贯之今称隐其閒。静应笑我藏名拙,惹得人多到竹关。

閒民亦幸乐清朝,蓑笠过从语不嚣。倏忽岂能知混沌,玄冥颇亦识参寥。年华鼎鼎分杯面,筋力时时借树腰。月冷霜寒惊鹤帐,住山活计太萧条。

犀箸金盘不暇尝,更须石上捣黄粱。数钱未免河东旧,不识前朝大练光。

古今之祸此云奇,倏忽犬戎城下师。犯阙过于侯景速,劫君更比禄山危。万方瑞物问何在,五世誓书知谩为。祸茌群凶谁首尾,京如狼虎黼狐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