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三首)

塞下日无事,安坐不快心。
相呼出塞外,驰猎穷山林。
俯身搏猛虎,翻身射飞禽。
归来割鲜饮,班坐榆柳阴。
举杯劝同旅,一一手自斟。
笑谓灭寇还,为君日挥金。
¤

作品评述

《古从军行(三首)》是明代诗人徐有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塞下日无事,安坐不快心。
相呼出塞外,驰猎穷山林。
俯身搏猛虎,翻身射飞禽。
归来割鲜饮,班坐榆柳阴。
举杯劝同旅,一一手自斟。
笑谓灭寇还,为君日挥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军人在边塞巡逻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边塞的平静景象,塞下的日子平淡无事,但他却坐在那里不快乐。他们互相呼唤着出塞,驰骋在贫瘠的山林之中。他们俯身与猛虎搏斗,翻身射击飞禽。归来后,大家一起割鲜饮酒,坐在榆树和柳树的阴凉下。他们举起酒杯劝酒,自己为每个旅伴斟酒。他们欢笑着说,打败敌寇后就能归来,为君主献上战利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军人在边塞的生活,表达了对军人的赞美和敬意。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边塞的平静和军人的勇敢。他们在边塞驰骋,与猛虎搏斗,射击飞禽,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技能。归来后,他们共同分享割鲜饮酒的快乐,在榆树和柳树的阴凉下相聚。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军人的团结和友谊。最后,诗人以幽默的方式,笑谈着灭寇归来后的丰厚战利品,表达了对胜利和功绩的向往。整首诗词流畅自然,富有节奏感,生动地展现了军人在边塞生活中的情景,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的奋斗和豪情。

作者介绍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后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因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后为石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今云南保山)为民。亨败,得放归。成化初,复官无望,遂浪迹山水间。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

徐有贞的生平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汉族,生于明成祖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1407年6月16日),卒于宪宗成化八年七月十五日(1472年8月19日),年六十六岁。宣德八年(1433)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授编修。他身材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研究。英宗正统二年(1437)进为侍讲。正统七年(1442)疏陈兵政五事(便是其著名的《武功集》),帝善之而不能用。

  正统十四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役”事件,郕王(即后来的代宗)面对也先的威胁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徐珵根据星象变化,别出心裁地建议将都城南迁,这一荒诞不稽的建议,遭到群臣的讥笑和反对。徐珵的名声大坏,致使多年未得晋升。懊丧之余,他转而大肆奉承阁臣陈循,又通过收买于谦的门生,求于谦为他在代宗面前美言和推荐,意欲担任国子监祭酒,代宗听说是徐埕,便鄙夷地说:“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心术不正,任国字监祭酒之职岂不败坏了诸生的心术!”后来,徐珵在陈循的劝说下,将名字改为徐有贞。

  景泰三年(1452),徐有贞升为右谕德。当时,黄河在沙湾一段决口已有7年,一直治理不好。群臣一致推荐徐有贞治河。于是,他被擢为左佥都御史,负责治河大计。经过对实地详细的勘察,他提出了置水闸、开支流、疏通运河三条措施,并积极组织大量民工,亲自督率工程建设,终于消除了水患。徐有贞因治河有功,被进为左副都御史。

  天顺元年(1457)正月,代宗病重,将军石亨和张軏密谋迎英宗复辟,徐有贞好功名,参与石亨和张軏的活动,辅助英宗复辟。天顺元年正月,授兵部尚书,三月,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宰相),掌文渊阁事。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锦衣卫指挥使。 在英宗复位前,徐有贞一直感觉自己屈居于谦之下,政治抱负不得而展,因此与于谦结怨。英宗复辟后,徐有贞等就立即把于谦,王文等下狱。当时政局左右于皇权的归属。徐有贞诬陷于谦意欲迎立襄王世子,唆使百官上奏。英宗本来还无意杀掉于谦,回复说“谦实有功”,确实,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挽救了大明王朝,是个大大的功臣。徐有贞又说“不杀于谦,此事无名”,指复辟师出无名。英宗无奈,只好下令收押。狱中,有人说于谦谋反,查无实据。于谦自己也说过“召藩王非金符不可,符藏内府,岂外庭所能得”,很好地击碎了徐的诬陷。徐有贞答复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正是这句话,杀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贞的千古骂名。徐有贞的这句名言被后人提炼成了更加精练的两个字“意欲”成为足于秦桧杀岳飞的“莫须有”相提并论的冤案。

  徐有贞独掌大权后,与石亨、曹吉祥展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明争暗斗,相互倾轧。最后,徐有贞在石、曹等人的一再诬告下,被英宗流放到金齿(今云南保山),削职为民。 天顺四年(1460),石亨罪发被杀,徐有贞才被允许回到家乡闲居。他一心盼望再得英宗重用,天天观察天象,自称将星位于吴,常挥动铁鞭起舞,等待佳音的到来。不久,闻得吴地将军韩雍因出征两广而立功,徐有贞才颓丧地扔掉铁鞭叹道:“想不到天象应在这小子身上。”从此,他浪迹于山水之间,十余年后病逝。著有《武功集》。

  徐有贞久仰宜兴山水佳丽,尤其钟爱善权胜景。晚年受到削职处分回到吴县老家后,终于有暇,立即经三百里水路前来宜兴游览。先后游玩了善权洞景、善权寺庙及周围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连夜创作了《游善权寺二首》,又在宜兴会晤了老朋友,畅谈修缮善权寺事宜,并欣然答应善权寺修复大功告成后,一定作文记述。后来,善权寺修葺一新后,徐有贞得知该喜讯,随即撰写了《善权寺碑》,碑文一直留传至今。

  徐有贞无子,有九女,有三甥最著,一为魏校,一为祝允明,一为蒋焘,焘夭殁,年仅十四。

徐有贞的书法特色

  徐有贞善书法,长于行草,小行书尤为精妙,下笔尖峭,捺笔重按,间露章草遗意,笔法瘦劲豪放,得力怀素、米芾神韵,力求变化,有自己的风貌。清顾复评其书云:“武功早年书学褚,有不胜绮罗之态。中年学王,出规入矩,古色苍然。晚年豪放纵逸,谓之学怀素,又谓之学元章”。传世作品有《别后帖》书札,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弟子吴宽、外孙祝允明均受其亲自指教、提携,成为“吴门书派”的中坚,在诗文书画诸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诗词推荐

水国鸿雁秋,烟沙风日丽。莫遣角弓鸣,惊飞不成字。

高楼春多风日妍,琐窗琼阑萦素烟。水晶帘卷香散席,瑶芳吹入琴中弦。美人手度阳春曲,水意山情断还续。三山鸾鹤夜飞来,佩环摇曳玲珑玉。琴声宛转响春空,满楼白月梨花风。

蔡蒙之下,彼江一曲。有茹生之,可以为蔌。蛙蠙之衣,采采盈掬。吉蠲洗泽,不溷沙砾。芼以辛咸,宜酒宜餗。在吴则紫,在蜀则绿。其臭味同,远故不录。谁其发之,班我旨蓄。维女博士,史君炎玉。

夫君自合代王言,暂寓空斋作九椽。尽日清谈挥麈尾,闭门危坐爇龙涎。诗囊遣兴随时赋,茗碗袪魔对客煎。看即除书催入觐,得閒登眺且欣然。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遣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宣华,故蜀苑名。

右翅低垂左胫伤,可怜风貌甚昂藏。亦知白日青天好,未要高飞且养疮。

凤楼窈窕凌三袭,翠幌玲珑瞰九衢。复道中宵留宴衎,弥令上客想踟蹰。

维后之功,配天其大。祀而稷之,万世如在。黄冠野服,骏奔皇皇。自古有年,神其降康。

夫妻结发期百年,何言中路相弃捐。小儿未识死别苦,哑哑向人犹索乳。箱中探出黄金珥,付与孤儿买筼饵。不辞瞑目归黄泥,泉下常闻儿夜啼。低声语郎情不了,愿郎早娶怜儿小。

辙幼従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

缚草为庵枕碧漪,蒲团长是坐禅时。一声霹雳惊龙起,布衲蒙头总不知。

昔闻子元子,爱歌于蒍于。遣风今有继,此意古为徒。犊价逾刀剑,原饴变堇荼。闻弦知岂弟,连袂此欢呼。近事先苞篚,何人问牧芻。聚星亭涧好,容我受廛无。

宿雨郊原润,晨风草木凉。村醪饶客醉,山鸟笑人忙。石罅泉能洁,篱根笋自香。箯舆终日倦,惆怅旧林塘。

秦相驾群材,登临契上台。查从银汉落,江自雪山来。俪曲亲流火,凌风洽小杯。帝乡如在目,欲下尽裴回。

男儿三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在客易为销岁月,到家难住似经过。帆飞楚国风涛润,马度蓝关雨雪多。长把行藏信天道,不知天道竟如何。

洁陈斯人,昭格惟社。神歆以饫,宰入其馂。清歌振晓,叶气流春。永锡祚嗣,以渥孙民。

礼学无人发世蒙,正神流弊与妖同。既非气类相求者,岂解精诚妙感通。

伴我行千里,携君过万山。未明心地印,难透祖师关。

分携决意归先我,邂逅尚留翻挽渠。已是常饥思稚子,更逾三月欠家书。岁云莫矣嗟何及,归去来兮计莫如。壮志渡江叻击楫,老怀寻壑愿巾车。

百一聚一车,百行根一诚。反身物皆备,动与诚俱行。勤如毂下转,谨如轼前横。和缓以将之,辔舞锡鸾鸣。廉者慾之轸,公者事之衡。更当主忠信,轴正箱自平。是理谁独无,旦昼昏其明。不诚故无物,器窳辙易倾。公材如大车,致远不计程。八物攻且良,悉由一诚生。玉节天西南,三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