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梅

相彼一长须,赤脚亦无有。
二梅侍侧焉,岂不差胜不。

作品评述

《亭前梅》是宋代诗人方蒙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亭子前的梅花,长出了一茬茂密的枝叶,
它们没有花瓣,也没有鲜艳的颜色。
两朵梅花侍立在一旁,
难道不是因为它们互相倚艾而显得更加美丽吗?

诗意:
《亭前梅》描绘了亭子前的梅花景象,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梅花虽然没有花瓣和色彩,却在寒冷的冬季中开放,象征着坚强和顽强的生命力。两朵梅花相互依托,相互辅助,展现了合作与团结的力量,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的情感。

赏析:
《亭前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寒冷季节中的梅花景象,通过对梅花的形象描绘和比喻,传递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美好寄托和向往。梅花没有繁复的花瓣和鲜艳的颜色,却能在严寒的冬季中傲然开放,给人以坚强、不屈的印象。而两朵梅花相互依偎,共同支撑,虽然各自没有华丽的表现,但在彼此的陪伴下,彼此的靠近中,却使整个画面更加完美和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文字,以及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朴素而深刻的情感。诗人以梅花为媒介,表达了对于坚强、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同时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助的重要性。整首诗词给人以平和、静谧的美感,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人情的温暖。

总而言之,《亭前梅》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对梅花形象的娓娓道来,传递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情感,使读者在静心欣赏中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温暖。

诗词推荐

客路三千里,西风两鬓尘。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

曲曲回廊十二阑,风飘罗袂怯春寒。桃花带雨如含泪,只恐多情不忍看。

拣得溪山住,三间草屋低。坐贫忧酒债,废事悔棋迷。壁坏何时补,诗成无处题。留余余戒饮,白饭荐黄鸡。

绀实纷累累,柔柯缓若若。叶以代新陈,花仍开续落。

卧听花敷宝篆灰,坐看野马与尘埃。有时笑入棋声去,千骑雷奔挽不回。

尊酒如江绿,春愁抵草长。但令闲一日,便拟醉千场。柳弱风禁絮,花残雨渍香。客游还役役,心赏竟茫茫。

□上翁新授□□,□□字字费精研。韩婴岂敢为□□,郭象安能□□□。曾是呕心多警语,或疑枕膝有奇传。溪□□僻□□□,何日真乘入剡船。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前山风落木,俯槛受斓斑。凌晓千花丽,经旬万炬闲。词人歌火繖,巴客讶烧山。不似庭花艳,开时瞬息间。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本是鉏犁人,强为簪组客。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

龙见而雩,神之来格。牲象精良,威灵赫奕。

已推事业皆归命,空有文章自满家。借使牛羊虽有责,岂于凤鸟独无嗟。人留孟子皆非道,客议扬雄正自哗。贤哲相望每千古,得逢犹说与时差。

非身大莫寻,日落隔天阴。露柱侵云汉,井是丈三深。

此香堪笑又堪悲,刚把愁肠说向谁。冶父山前曾落节,午钧之重一毫釐。

冥搜高出月,幽思渺裁云。拟遣穷愁去,那能无此君。

积雨朝收础,清阴昼满庭。骤乾无雨候,忽动有风轻。药裹长羸疾,茶鸥蹔一醒。故人才咫尺,愿见兀如扃。

先生高义薄层穹,解使池庭化泮宫。应笑兰亭旧豪逸,溪山千古寂寥中。

乱涧穿云十里閒,好风吹袂出重出。潺潺流水半归壑,唧唧候虫皆闭关。兴念岁时惊变态,静观物化识加环。并溪的皪梅花树,已带明年春事还。

予昔尝推二子能,试篇每出辄嗟惊。文章即日开鹏运,兄弟同时醉鹿鸣。乐善自怜心不负,知人独喜眼偏明。来春早附登科录,甲乙应联旧姓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