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作品评述

【注释】
  ①作于闲居带湖时期。西岩:在今江西上饶市南。它形如覆钟,中空而有螺形悬石,并时见滴水缘石而下,是游览胜地。  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青山高傲,明月纯洁,是物品,亦词人人品之自我写照。邀青山为伴侣,引明月为知己;“唤我溪边住”,“听读《离骚》去”,将物人化;物我合一,情景交融。不说清溪映月,却说月入清溪,奇思妙趣。
  ②偃蹇(yǎnjiǎn眼减):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怜:爱怜,喜欢。
  ③“岁晚”两句:青山多情,唤我溪边作伴。岁晚:指寒冬腊月。生:语尾助词,无义。
  ④“山头”两句:山头明月,来自九天高处。
  ⑤“夜夜”两句:明月映入清溪,似夜夜陪侍听读。《离骚》:战国时代楚国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在古代游纪体诗词中,以“独游”为内容的十分鲜见。“独游”,顾名思义,就是孤孤单单没有人为伴的游历,同时心情又很郁闷,很显然,作者辛弃疾此时就属这一类 。淳熙八年(1181 )冬,他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纪游之作。
开头“青山”两句,写出了词人对青山的一片痴情。他似乎想把巍然独立的青山招到近旁,可青山却无动于衷,于是便发出善意的埋怨:青山啊,你那么高傲,有谁会喜欢你呢?“偃蹇 ”,有高耸、傲慢之意。青山屹立不移,不随人俯仰,这或许就是词人想象中的高人逸士的性格吧!苏轼诗云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越州张中舍寿乐堂》)。看来,巍巍青山绝不同于热衷功名利禄的市侩之辈。在辛弃疾的笔下,青山也总是被写得气象不凡、通达人情的。比如他写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作者同青山之间,“情与貌,略相似”,真可谓彼此仰慕,心心相印了。
“岁晚”两句写貌似傲岸的青山对词人充满了情意。岁暮寒冬,青山劝词人到山中溪边来住,相互为伴,以御寒风。可见,作者“ 独游西岩”是在冬天。但更深一层揣摩,似乎应该把自然界的寒,理解为政治上的失意。作者正是在恶劣的政治气候逼迫下,闲居山野,得到青山深切关怀的。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 ,既承接上片“ 劝我溪边住”,又另辟新的境界,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人在山中,见不到地平线上升起的皓月;当月露山头,已是高悬中天了。这两句写出了山中望月的特点。那一轮素月,是悄悄爬上山头,关切地探望可敬的词人呢,还是高高地亮起一盏天灯,遍洒银辉,和青山、溪水一起形成一种令人沉醉的意境,给词人带来不尽的遐想?
结尾两句,由抬头望空中明月到低头见溪中月影,好似明月由“天高处”进入溪水中来了。词人形影相吊,住在山中溪畔 ,唯有流水中浮动着的月影相陪,这是多么难得的伴侣,多么难得的友情 !“夜夜”句还表明,这次游山逗留了不止一日。明月不仅有形有影 ,而且有意有情 ,你看它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 》呢。从明月由“来”到“去”,说明词人深夜未眠,足见其忧愤之至。
这首词语言简洁,内容深刻含蓄。初读全词,似乎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细加品味则不然。词中描写的是: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 ,词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长夜无眠,独咏《离骚 》。这是一幅多么凄清、幽独而又含有晶莹色泽的图画!这图画中的主人公,不正是有志难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作者形象吗?
词中的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的偏见,高尚、正直而又纯洁。当作者罢官之际,被“严寒”所逼之时,得到敬重的,只有它们——青山和明月,情深意切,成为自己的知音。在章法上,上片不说自己游山,而说青山“劝我溪边住”;下片不说自己月夜读《离骚》,而说明月听《离骚 》。以客写主,不仅含蓄蕴藉,情趣横生,而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的高洁品格。尽管他为世所弃,无从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却仍然保持着“一片丹心在玉壶”的美好情操。
听读《离骚》,从“读”这个行动来说,是写实,但其中另有寓意 。《离骚》抒发了屈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郁愤不平之情。辛弃疾一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投降派排斥和打击,不为朝廷所用,不得已闲居乡里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满腔忧愤之气,很难用一二句话表达出来,借用屈原的《离骚 》,恰好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不留痕迹,却显出作者的非凡功力。轻轻一笔,就使全词的主题思想迅速得到升华。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一作其)枝。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生查子

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裴回,啾啾赤帝骑龙来。

生查子

明月升天镜上台,灯如莲沼万枝开。恨无立部歌仍舞,空有游人往更来。秀如王子登门竹,味胜曹公止渴梅。已向歌谣挹和气,预知丰岁变污莱。

生查子

魔作佛,坏烂虚空元有骨。佛作魔,须弥顶上涌清波。魔佛二边俱坐却,瘥病不假驴驼药。

生查子

陈子赋可喜,十诗仍好辞。亦云余事尔,何累壮夫为。语浸初已漫,笔峰时出奇。息肩当益学,葵圃未应窥。

生查子

丐去秋今晚,能归岁且徐。须公一尊酒,胜我十书书。生死交情异,乖离人事疏。如闻厚风谊,何敢自趦趄。

生查子

万里行求药,三生誓弃官。鹤巢投暮宿,松麦续朝餐。进火金丹熟,凌风玉宇寒。人间日月速,岁历又将残。

生查子

倾依慕善易为兴,却恐人心冷似冰。含识昭然何不达,非同物类信谁凭。强其志节皆知有,未尽任持早爱憎。倏忽便经闲岁月,凡间圣事可升腾。

生查子

半依篱脚半依城,多傍梅边水际亭。最是晚晴斜照里,黄金日射万银星。

生查子

梦中犹记,来时路、五马踟蹰攒立。江北城南春澹沲,山锁一天晴日。伊轧征车,徊徨去意,只有东风识。如今远在,谁人伴我浮白。天外一曲阳春,依然有脚,来到萱堂北。不是奇情双照亮,肯寄鳞鸿相觅。酒引曹醇,歌翻楚调,触拨归心急。醉魂时绕,莺花世界风物。

生查子

诗法工如此,何时粟一囊。渠侬须拥篲,老子欲烧香。世论瞢贤否,人家皆稻粱。原天开老眼,为子疗饥肠。

生查子

吟风吟雨又吟晴,春满诗囊不负春。一韵到家三十首,人间有底等闲人。

生查子

常思旧里欲归难,已作归心即自宽。此日早知无爵位,当时便合把渔竿。朝昏入闰春将逼,城邑多山夏却寒。不是幽愚望荣忝,君侯异礼亦何安。

生查子

江路岁峥嵘,酸风更萧瑟。发兴访梅花,主盟得诗伯。孤芳有馀妍,初不带脂泽。香度竹篱短,影摇溪水碧。同时饮中仙,著我林下客。春槽沸滴红,满坐喧举白。浇胸独茗碗,臭林曾不隔。公今日边去,陛下正前席。请看枝头春,中有和羹实。反骚试与题,不碍心铁石。

生查子

昼伏夜已动,血人谋其生。不作林中虎,而为帐下虫。饥虎有时逢,林密少人行。微物不可忽,群聚成雷轰。众觜锥刀鋩,矮屋甑釜烹。肤爪良自忏,扇扑劳迭更。下车搏猛虎,一死政自轻。纖纖无所诘,长夜不肯明,为我驱蜚廉,么麽一扫清。

生查子

伐叛天威震,恢疆帝业多。削平侔肃杀,涵煦极阳和。蹈厉观周舞,风云入汉歌。功成推大定,归马偃琱戈。

生查子

寒食江天气最清,庾公晨望动高情。因逢内火千家静,便睹行春万木荣。深浅山容飞雨细,萦纡水态拂云轻。腰章本郡谁相似,数日临人政已成。

生查子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生查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生查子

纷纷学禅者,腰包竞奔走。才能脱葛藤,痴意便自负。求其道德尊,如师盖希有。愿傅上乘人,永光临济后。

生查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