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
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作品评述

《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雨夜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
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诗中的雨夜景色显得非常幽静。小雨不断地落下,风吹拂着早秋的树叶。夜晚的寂静和低温透过敞开的窗户侵入室内。江水腾起的浪花携带着一叶扁舟。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萦绕思绪,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思考溢于言表。

第二句“回风吹早秋”,突出了早秋的气息,诗人的心情可能与早秋的季节相呼应,变得有些萧索和凄凉。

第三、四句中的“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诗人抒发了自己身份的不幸和悲凉。他虽然有过的学问和才华,却因为病痛而无法施展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深感自己的才能和志向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认可。

最后两句中的“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诗人可能是在外离别,他随着天寒而离开了巫峡,象征着诗人的离别和怀旧之情。而“仲宣楼”则是高台山上一座楼,可能是诗人途径的一处地方,他与朋友共饮酒后告别,若有所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色和借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的一种悲凉和思考。他面对重重困难和不幸,但仍然保持着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杜甫的诗人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探索。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永丰坊里旧腰支,曾见青青初种时。看尽道边离别恨,争教风絮不狂飞。

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

方广庵名了了,了了更著庵庶。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若问只今了未,更须侍者煎茶。

萧寺相逢喜溢眉,未言心事我先知。半生风月樽中酒,十载江湖社里诗。满眼秋容关客况,背时春色到南枝。翻思旧日长安市,醉拍栏干歌楚辞。

常慕晋高士,放心日沈冥。湛然对一壶,土木为我形。下马访陈迹,披榛诣荒庭。相看两不言,犹谓醉未醒。长啸或可拟,幽琴难再听。同心不共世,空见藓门青。

倚空窗户不曾扃,两眼风烟障翠屏。西子艳分晴雨倦,伍胥魂激浪涛腥。鼓箫咽晚难无酒,花柳争春别有亭。恨掩四时歌舞去,古祠寒玉几竿青。

分尽君忧一不遗,凤书征入万民悲。风云终日如相逐,雨露前程即可知。画舸还盛江革石,秋山又看谢安棋。谈谐尽是经邦术,头角由来出世姿。天地事须归橐籥,文章谁得到罘罳.扣舷傍岛清吟健,问俗看渔晚泊迟。霞影满江摇枕簟,鸟行和月下涟漪。周秦汉魏书书在,麟凤龟龙步步随。

君不见汉家左辅百万户,里胥夜惊厌桴鼓。尔来荆棘露沾衣,只有山河阅今古。邵侯风流华省郎,三十凭熊两开府。不须闭阁决田讼,多屑石饼羞鱼俎。东南文章旧人物,莫愧莼羹便酪乳。仍烦细阅白沙龙,骕骦一骨今何所。

雪涨前溪水,啼声已绕滩。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迹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闻君亦多感,何处倚阑干。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淮东女儿饮淮水,锦红缠头金约指。正年十四十五多,弯弯春山斗青蛾。阿爷自拟倾城色,黄金不多终不得。西江估客浮大船,年年卖珠淮水边。女儿门前有高树,野鸳沙鸡得长住。当筵舞罢结重欢,百斛珍珠泻秋露。船空珠尽河水秋,门前马嘶金络头。旧客未尽新客留,淮东女儿起高楼。

惟有杨花思空阔,正零落处是开时。

使君赋佳什,笔壮过飞泉。索远寻幽地,求深访洞天。山巍云脚敛,海极日头偏。景喜岩瞻石,台虚钓隐船。高人贪胜概,清海赖无旋。拟把张槎泛,何妨谢屐穿。心闲尘不梁,客好景成妍。去去迎三岛,看看会七贤。醉眠思石枕,缓步异苔钱。再约通宵饮,相邀秉烛椽。

小住初为旬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他年游宦应无此,早买渔蓑未老归。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文翁还化蜀,帟幕列鹓鸾。饮水临人易,烧山觅士难。锦机花正合,棕蕈火初干。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孤馆明秋月,清砧韵霜风。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乡,人将锦绣学群花。

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路歧有南北。素丝易变移。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世途多翻覆。交道方险口。【山戏】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