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九万鹏程举翮轻,蚤年高誉满江亭。
曾分兰省趋墀赤,行从荷囊拜琐青。
雅度最宜锵玉佩,精忠不用绿沈屏。
欲令行部襜帷去。
要使人争识景星。

作品评述

诗词:《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傅察

九万鹏程举翮轻,
蚤年高誉满江亭。
曾分兰省趋墀赤,
行从荷囊拜琐青。
雅度最宜锵玉佩,
精忠不用绿沈屏。
欲令行部襜帷去,
要使人争识景星。

中文译文:

九万鹏程展翅轻盈,
年少时荣誉满江亭。
曾受朝廷宠赏,官至兰省官员,
行走间佩戴荷囊,以示谦卑之心。
儒雅的风度最适合佩戴玉佩,
忠诚精神无需用绿沈屏来包装。
希望将行部的襜帷(帷幕)取下,
让人们竞相认识景星(指自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傅察写给鲍守次的,表达了对自己早年辛勤奋斗所取得的成就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的前两句“九万鹏程举翮轻,蚤年高誉满江亭”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年轻时迅速崛起、才华出众的样子,以及他的荣誉充满了整个江亭。

接下来的两句“曾分兰省趋墀赤,行从荷囊拜琐青”表达了作者曾经作为官员出使兰省,以谦逊之心行走,佩戴荷囊表示自己谦虚的态度。

后面两句“雅度最宜锵玉佩,精忠不用绿沈屏”强调了傅察儒雅的风度和忠诚的精神,他不需要靠华丽的外表来包装自己。

最后两句“欲令行部襜帷去,要使人争识景星”表达了傅察希望能够摒弃掉虚荣的外衣,让人们争相了解和认识真正的他。

整首诗以傅察自己的经历和心态为主题,展现了他早年的成就和对内心真实的追求。通过儒雅、谦逊和忠诚的形象,傅察表达了对未来更高的期望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的个人风采,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和追求。

作者介绍

傅察(一○九○~一一二六),字公晦,孟州济源(今属河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同进士出身。歷青州司法参军,永年、淄川县丞。入爲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十月,借宗正少卿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十一月至燕山府,二十一日至玉田县韩城镇,十二月七日金兵陷燕山时遇害,年三十七。謚忠肃。有《傅忠肃公文集》三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晁公休《故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赠徽猷阁待制傅公行状》,《宋史》卷四四六有传。 傅察诗,以清光绪傅以礼校刊《傅忠肃公文集》爲底本,校以傅增湘据明山阴祁氏澹生堂写本校补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忠肃集》(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衲被蒙头万事休,九年面壁为迷流。神光断擘何希有,萨埵投崖饲虎求。

与君欲赴西楼约。西楼风急征衫薄。且莫上兰舟。怕人清泪流。临风横玉管。声散江天满。一夜旅中愁。蛩吟不忍休。

莫将离别恨犹深,一岁相逢一夜心。空宫尚有如霜鬓,不识君王直到今。

彩舟徐动信春风,丞相行春乐意融。花底马蹄追暮鸟,柳梢旗尾挂晴虹。驱驰造化三篇里,摆落尊荣一笑中。何况佳辰偏宴客,酒樽东阁不曾空。

空烦社友问何如,筋力犹堪月下锄。为米折腰长乞米,缘书损目苦观书。山翁迂阔每如此,吾道寂寥谁与居。独立西现人自老,枉悲宋玉不关渠。

酒病春愁恰并来,更冲花信宿鸾台。睡乡堠子无三里,玉涌声声只唤回。

家在青山近玉京,日云红树满归程。相逢一宿最高寺,半夜翠微泉落声。

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邻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如泪看黄花。

子之为术我为官,以易占之火在山。同在双湖湖上住,大家携手故乡还。

蛇头揩癢,虎口拔牙。拚得性命,始是作家。

两家济济秀孙枝,九秩巍巍享寿卮。厚福人间无处著,骖鸾一笑上瑶池。

乐天古律三千首,下笔当年不自休。平水儿童犹诵习,鸡林贾客亦争求。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黄金那得与齐价,白首自应同告归。韫玉面凹观墨聚,浣花理腻觉豪飞。兴阑却欲烧香睡,闲听松声昼掩扉。

溪流婉转树蒙龙,复阁虚廊小径通。下马解鞍一长啸,便疑身已出尘中。

江头斜日草初薰,日断归鸿隔楚云。旧日因居相近住,每思家处独思君。

素艳忽从江上见,清香还向雪中闻。谁能送酒来相劳,为尔开尝对马军。

四海疮痍剧蝟毛,爱君三谏未能逃。所期力济生民福,不为名存信史褒。想见斯人心独喜,愿为君党义尤高。忠言已入身甘窜,始见吾徒气思豪。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倾馀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杨柳杨柳漫头驼。

闭口桐鱼勿复论,数间老屋枕云根。晓钟三板出山去,分付猕猴为守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