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子济兄

一纸平安附驿筒,打门三印启斜封。
谗言勿辩萋兮菲,旧隐犹存菊与松。
岂有文章传李汉,当今人物少南容。
扁舟远践龙池约,共听潺湲绕碧峰。

作品评述

《奉寄子济兄》是宋代李洪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将一纸平安寄给我的兄长子济,
驿馆的信筒上盖着三个印章,
别去辩驳那些谗言的流言,
奢华和珍贵或许已不复存在,
但我仍然坚守着我早年的隐士之心,
如同菊花和松树那样。
难道文章只能传承给李白和汉代的文人吗?
如今,能有南容这样的人物已经很少了。
让我们一同乘着小舟远离繁华,
在龙池约定,共同聆听潺潺的溪水绕过碧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李洪对兄长子济的关怀和思念之情。他将一纸平安寄给兄长,寄托了对他的祝福和关心。驿馆的信筒上盖着三个印章,显示了他对这份平安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作者对于谗言和流言的态度是不予辩驳,他坚守隐士之心,与奢华和珍贵的世俗追求保持距离。他将自己比作菊花和松树,表达了对清雅高洁的追求和对持久坚韧的理解。

诗中还涉及到文章的传承和文人的价值。作者对于自己的文学才华并不自负,认为像李白那样的文人才能真正传承文章,而当时的人物中却很少有能与南容相提并论的。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文化环境的思考和对于传统文化衰落的忧虑。

最后,作者借用了舟行龙池、潺湲碧峰的意象,表达了对于远离尘嚣、与自然相依的向往。通过与兄长共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者希望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李洪对于亲情、清雅高洁、传统文化和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赞美,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思想。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先畴少失杏花耕,十载穷尘困缚缨。山上有山成久客,吏中非吏得空名。吟塘碧草他年废,雾驿哀猿此夜惊。何日谒归聊望里,況无车骑得乡评。

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

晚节闻君趋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大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遂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几年埋没乱荆榛,轩槛移来特地新。何事临风忍相对,伤心一曲旧亡陈。

清气崖深,斜阳木末。松风泉水声相答。光浮碗面啜先春,何须美酒吴姬压。头上乌巾,鬓边白发。数间破屋从芜没。山中有此玉川人,相思一夜梅花发。

讲馀多滞疾,林下掩重扉。度日人稀到,残阳鸟独归。山光来有势,云影去何依。世态那堪说,唯君念息机。

草木秋微警,山川夏已深。迎风云卷幕,沈日水浮金。晚鸣吟高木,霏烟暝远林。杖藜循野泽,谈笑不行吟。

青藜照天禄,宝炬分金莲。荣遇不可期,膏火徒自煎。檠短无余辉,囊空无留钱。一灯假邻壁,三冬废尘编。残膏许沾丐,继晷欣穷年。

梅发无衰盛,根生有瘠腴。都缘托地薄,故使著花癯。渺小吾怜尔,伶仃尔念吾。讵须诗欠兴,何用竹相娱。

梳风杨柳笑,沐雨杏花羞。看看三十余,不敢不妆楼。待媒媒不来,对娘娘共哭。何时王右军,来坦东床腹。君不见西施绝色天下白,能使麋鹿走吴宫。玉环一笑百媚生,能使渔阳鞞鼓惊玄宗。无盐无盐形貌恶,当时一段议论千古生清风。美妇未必美,所美貌徒美。丑妇未必丑,所丑行不丑

荒村日晴雪犹积,系缆焦公山下石。江翻断崖石破碎,瘞鹤千年有遗迹。瘦藤百级跻上方,浮玉南北法中央。樯午如林出烟浦,酒船远与帆低昂。老鸱盘风舞江南,杀气淮南望中见。神龙只合水底眠,为洗乾坤起雷电。观音岩前竹十寻,大士不死知此心。醉归更唤殷七七,賸种好花开鹤林。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是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天下艰难际,全家入华山。几劳丹诏问,空见使臣还。瀑布寒吹梦,莲峰翠湿关。兵戈阻相访,身老瘴云间。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江上高人未肯来,京华秋鬓独徘徊。饶渠看取潮头月,莫恋林香待放梅。

年去年来秋更春,魏家园庙已成尘。只今惟有西陵在,无复当时歌舞人。

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住,时得到山行。

香不求知色正青,青于九畹见飘零。山中若有离骚伴,痛饮吾知胜独醒。

岁满休为吏,吟诗著白衣。爱山闲卧久,在世此心稀。听鹤向风立,捕鱼乘月归。此君才不及,谬得侍彤闱。

乾坤不尽一蘧庐,方寸中间几太虚。办着海涛三万里,乃翁底用费分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