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景文见寄

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书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作品评述

《次韵刘景文见寄》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淮上东来双鲤鱼,
巧将书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
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安用此,
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
醉后哀歌缺唾壶。

中文译文:
来自淮河上游的两条鲤鱼,巧妙地将书信传递过江湖。
细细观察,书信上的墨迹都显得瘦削,仿佛可以想象到发信人掀起胡须时的孤独和高洁。
这样的家庭风范是为了烈士而保留的,但是书生们的习气却无法摆脱。
不要因为老骥(老年的良驹)思念千里(远方),醉酒后唱出的悲歌中缺少了唾壶的音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寄托情感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时代风貌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淮河上游的两条鲤鱼象征着传递书信的重要角色,它们巧妙地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和信息,跨越江湖传递。这一形象揭示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在分离时的相思之情。

其次,作者通过细看书信上的墨迹,描绘了发信人掀起胡须时的形象。墨迹的松瘦象征着发信人的孤独和高洁,暗示着他们独立于世俗之外,追求内心的真实和高尚。这种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独立精神和高尚品质的推崇。

接着,作者将烈士家风与书生习气进行对比。烈士家风代表了家庭的家训和价值观,它是为了烈士而保留的,体现了家族的崇高传统。然而,相比之下,书生们的习气却无法摆脱,暗示了社会习俗对于个人品性的影响和限制。

最后,作者劝告读者不要因为对远方的思念而忽略眼前的真实和重要。他用老骥思千里的比喻,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和思念,但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并不忘初心。醉后哀歌缺唾壶的描写,则是在形象化地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中缺少激情和真实性的忧虑。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于书信、家风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风貌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它呈现了苏轼独特的抒情风格和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具诗词《次韵刘景文见寄》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淮上东来双鲤鱼,
巧将书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
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安用此,
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
醉后哀歌缺唾壶。

中文译文:
来自淮河上游的两条鲤鱼,
巧妙地将书信渡过江湖。
仔细观察,墨迹都显得瘦弱,
想象掀起胡须的人仿佛是孤独的仙鹤。
烈士的家风就在这里安放,
书生的习气却难以摆脱。
不要因为老年良驹而思念千里,
醉酒后的悲歌中缺少了唾壶的音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意境图景,表达了作者对时代风貌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两条淮河上游的鲤鱼象征着传递书信的使者。它们巧妙地穿过江湖,传递着人们的思念和信息。这个形象暗示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在分离时的相思之情。

其次,通过细看书信上的墨迹,描绘了发信人掀起胡须时的形象。墨迹的瘦弱暗示了写信人的孤独和高洁,仿佛可以想象到他们掀起胡须时的形态如同孤独的仙鹤。这种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独立精神和高尚品质的推崇。

接着,作者将烈士的家风与书生的习气进行对比。烈士的家风代表了家庭的家训和价值观,它是为了纪念烈士而保留的,体现了家族的崇高传统。然而,与此相对应,书生们的习气却难以改变,暗示了社会习俗对个人品性的影响和束缚。

最后,作者劝告人们不要因为对远方的思念而忽视眼前的现实和重要。他用老年良驹的想象来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但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忘初心。醉酒后的悲歌中缺少了唾壶的音响,形象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缺乏激情和真实性的忧虑。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书信、家风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代风貌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抒情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深远的内涵和启示。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相逢华发两星星,旧事邯郸一梦惊。舌底雌黄谙世味,眼中青白见交情。馀杯更觅论文具,好树休啼唤客声。后夜扁舟苕霅路,增输寒月一溪横。

蟋蟀在秋堂,芙蕖出深水。浩露同一色,澄澈寒监里。佳人耻施朱,欲与天真比。沙鸟闲且都,谁将拟公子。

欣逢柏台旧,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空山冥冥云雾窗,春风好梦欹残缸。朝来果得故人信,微凸而么犀銙双。贵人争买百璎珞,此心儿女久已降。坐观市井起攘袂,念之使我心纷庞。领君此意九鼎重,虽有笔力安能扛。何时来施三昧手,慰我渴梦思长江。

走俗何如学步虚,出家犹欠护身符。凭谁成就奇男子,径自归投大丈夫。

野黑鸡声颤,林深燐火明。

长日林皋独醉吟,久贫如得顾家金。属文想见翻新样,执卷犹闻惜寸阴。世上纷纷蛮与触,胸中历历古兼今。有时出纵风烟步,多谢携筇数访寻。

吴娥声绝天,空云闲裴回。门外满车马,亦须生绿苔。尊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全胜汉武锦楼上,晓望晴寒饮花露。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龟。从蛇作龟二千载。吴堤绿草年年在。背有八卦称神仙,邪鳞顽甲滑腥涎。

生死轮回何太速。改颜换百人难识。有个风狂常自足。常自足。逍遥处处孤眠宿。愁煞诸公欢折哭。恰如堂下三间屋。屋底你咱烦恼黑。烦恼黑。堂中我且燃灯烛。

折花养瓶水,老眼聊自怡。案置须臾间,游蜂已著枝。嗅香起还泊,{瞢目换羽}{瞢目换羽}动天机。不知何方来,神速乃如斯。宇宙一气通,万类不相违。石虎没劲矢,竹龙化清陂。矧兹抱灵识,倏与吾心期。吾心未专寂,举念物先知。千生风轮转,都缘爱欲移。勉哉学坐忘,宜默同木鸡。

叶如石楠坚,实比霜柑大。穿迳得新苞,令公忆鲈?会。

野鹤闲云寄此生,暗香真到十分清。转怜桃李无颜色,独抱冰霜有性情。赠我诗难应束手,笑他人俗也知名。开迟才觉春风暖,先听流莺第一声。

周翁图太极,张子铭订顽。吾门礼义宗,毋离几席间。

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万形何苦役,两曜不曾停。世事风中絮,人生水上萍。久能忘蚁慕,聊自学熊经。功满他年后,虬龙定驾青。

几年辟谷学飞行,挥破秋空一点青。才到暮林风月夜,洞天隐隐步虚声。

兴言民父恩犹在,何故年来尽不如。清节苦於为士日,归装轻似到官初。月明往事寻思遍,灯下怀人音问疎。矫首天朝除目到,放教田里得安居。

景疏楼上唤蛾眉,君到应先诵此诗。若见孟公投辖饮,莫忘冲雪送君时。

垂要理真诠。下缺

圣朝开宝历,淳佑四年春。生自前丁亥,今逢两甲辰。黄粲一梦觉,青镜二毛新。七十八岁叟,乾坤有几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