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作品评述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等待学习渊明,
酒兴和诗意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
谁知道,他家有个美丽的女子。
诗意:
这首诗以洞仙的形象来描绘辛弃疾在丢山的生活。他感叹自然山水的美丽,表达了对清溪、平沙鸥鹭和湘江景色的回忆。他提到东篱上种满了各种菊花,寄托了自己对文学家渊明的敬仰和追求。然而,饮酒带来的兴致和写诗的心境并不相似。最后,他坐船归来,只愿做个五湖范蠡,暗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一位美丽女子的遐想。
赏析:
这首诗写景描写细致入微,展示了辛弃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相结合,通过描绘山水、菊花和湖泊等元素,表达了对自由、淡泊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洞仙形象象征着辛弃疾的自我陶醉和对自由的追逐。
诗人通过对东篱菊花和渊明的提及,暗示了自己对文学的向往和对前辈文学家的敬仰。他将酒兴和诗意相对比,表明酒后的豪情与写诗的境界并不相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
最后两句运用了范蠡和西子的典故,抒发了对美丽女子的思念和对纯洁爱情的向往。这种对美的渴望和对真实感情的追求在整首诗中起到了点睛之笔。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辛弃疾的情感和思想。它融合了自然景色、文学追求和情感表达,体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