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居五更闻钟

惯听山头五夜钟,忽惊孤枕景阳风。
明朝乐事知何限,定自无人拜德公。

作品评述

《京居五更闻钟》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京城居住时,清晨五更时分听到钟声的情景,引发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惯听山头五夜钟,
忽惊孤枕景阳风。
明朝乐事知何限,
定自无人拜德公。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作者在京城居住时的生活感受展开。第一句描述了作者习惯性地听到山头上的钟声,这种习惯使他感到安心和熟悉。第二句中,作者在孤独的枕头上听到了景阳风的声音,这突然的风声打破了他的宁静,也让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思考。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明朝时期的乐事的思考。明朝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繁荣的时代,但作者认为这种乐事是有限的,无法持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思考和决定,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和修养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京城的生活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变化和对社会现实的触动。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作者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我客犹湖外,君行返汉中。乖离从此异,邂逅复兹同。始见忘曾识,徐言乃渐通。怪来颜重渥,深感鬓成蓬。

平明雾霭雨初晴。儿子敲针钩成。香饵小,茧丝轻。钓得鱼儿不识名。

长途酒醒腊春寒,嫩蕊香英扑马鞍。不上寿阳公主面,怜君开得却无端。

何须观始重,友分固非疏。况复羁孤极,同经忧患余。晚成应大器,先得类凡鱼。游衍陪严忌,声华诵子虚。蒲轮诏枚叔,驷马宠相如。莫忘西都日,寒窗夜读书。

久雨不晴,云门道劄。阳乌奋羽翰,蛟龙缩鳞鬣。为是时节,为是佛法。一箭两垛谩猜量,眼里瞳人眉搭飒。

礼物斯具,乐章乃陈。谁其作主,皇考圣真。对越在天,圣明佐神。窅然汾上,厚泽如春。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浴殿夜凉初阁笔,渚宫秋晚得悬车。

古岸维舟夜,萧萧秋叶丹。野烟连竹暗,江雨洒灯寒。亦喜重阳健,谁知行路难。吾亲应念我,更把菊花看。

自我来兹泮,闭户交游绝。经生一二辈,长庚伴残月。芹藻自青青,谁与共采撷。唯於泼泼处,见得源头活。

摆脱人间名利韁,湖山深处事韬藏。要知晦里真消息,养取灵台一点光。

秋日思还客,临流语别离。楚城将坐啸,郢曲有馀悲。山晚桂花老,江寒蘋叶衰。应须杨得意,更诵长卿辞。

君看空谷自然空,声有洪纤应则同。正为中虚声自应,莫将应处做神通。

绿阴深巷寂无哗,小结茅亭玩物华。花散余香来客座,竹分新翠过邻家。锦袍垂手闲调鹤,乌帽笼头自煮茶。况值承平常偃武,不妨诗酒作生涯。

桃李归来已半空,不堪春事去匆匆。落红犹自留连客,故向尊前舞晚风。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顺谀要领绝,书罢付函封,隸子方求益,君非卖菜傭。

一上青云梯,杖藜披素襟。追随同声客,不作殊方音。过雨飞重泉,积烟昏茂林。叠嶂杳峭崿,竦峰起岖嵚。仰阚天门开,俯窥地户深。丹壑收暝色,绛霞结幕轻。天空抗空馆,岚散凌孤岑。沧海飞赤舄,疏林散黄金。彷佛天仙来,逍遥上帝临。雷电屡兴灭,日月相深沈。遐讨挹元气,冥搜

傲睨须知古有秦,却将黔首等微尘。当时虚上峰头望,不见桃源避世人。

云水微茫爽气浮,锦江如带可怜秋。萦洄雾縠时迷雁,潋滟霞光不见鸥。晴雨一川皆好景,烟花三月总牵愁。风波满地乾坤阔,吟望长安垂白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