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

学道探玄务谷神,薜衣疏野见明君。
暂来北阙利名地,归去旧山鸾鹤群。
洞壑深藏尘外士,冠裳不系岭头云。
赤城千仞幽居处,夜籁秋猿枕上闻。

作品评述

《送张无梦归天台》是唐代张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学道探玄务谷神,
薜衣疏野见明君。
暂来北阙利名地,
归去旧山鸾鹤群。
洞壑深藏尘外士,
冠裳不系岭头云。
赤城千仞幽居处,
夜籁秋猿枕上闻。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张无梦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祝福。张无梦是一位学道探玄的修行者,他穿着薜衣,生活在野外,却能见到明君的风采。他曾经暂时来到都城,受到了官方的赏识与奖赏,但他还是选择回到了自己的旧山,与众多仙鹤相伴。他住在深山的洞壑之中,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他的服饰也不受岭头云雾的束缚。他的幽居位于赤城山,高耸入云,千仞绝壁,夜晚他可以听到秋天猿猴的啼鸣声。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追求道教修行的人物张无梦。他身着薜衣,生活简朴,但却能见到明君的风采,说明他的修行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他虽然曾在都城获得名利,但最终选择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与仙鹤相伴,回归自然。他的洞壑深藏于深山之中,远离尘嚣,与世隔绝,展现了修行者追求超脱尘世的意境。他的服饰不受云雾的束缚,象征着他的心境高远,不受外物所累。最后,描写了他幽居在赤城山的千仞绝壁之上,夜晚可以听到秋猿的啼鸣声,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张无梦追求道教修行的敬佩之情,同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主题。赤城山和秋猿的描写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神秘的氛围。

诗词推荐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南夷羞白雉

古甃澄泓照胆清,画龙壁上挂瓢轻。汲来不疗相如渴,掬处难供太白倾。傍屋四围埋石色,侵山一溜走溪声。钵盂可揽江湖阔,参取诗禅放眼明。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直以母事妾,只云父所安。可怜遭楚毒,加意更承颜。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山林吾所庐,夜月但对影。焉知江上人,一日了万境。褰裳步崇台,有室妍且静。徘徊不能去,坐见四山暝。

庭前修竹长琅玕,任是隆冬不畏寒。戛玉筛金承雨露,亭亭青翠拂云端。

将命长须脚未移,联翩客马已来齐。菊花旋采浮云液,罗{贴莫}宽围护麝脐。醉里有诗皆虎凤,区中无物不虫鸡。主宾等是龙津客,未分金鳞卧瓮虀。

屏居泉石间,所乐在閒纵。山田与山果,皆吾手自种。禾穗已垂颖,栗包初拆缝。一鲍既可期,肯复作诗用。

天将何福予蛾眉?生死湖山全盛时。冰雪无痕灵气杳,女仙不赋降坛诗。

三月将扫蚕,蚕妾具其器。丘植先{左扌右得去彳}括,辟室亦涂塈。众材疏以成,多薄所得寄。拾老归簇时,应无惭弃置。

日上西山舞鸾鹤,波翻碧海斗蛟龙。直钩到了成何事,消得君王四履封。

石间圆影叠金波。

执手城隅对黯然,西风残柳鹫峰前。曾笼红版桥头月,尚带清溪渡口烟。望去藏乌非往日,愁来系马复何年。因君欲折难为折,忍和新诗向别筵。

云水王三悟悟。甘河镇、祖师遇遇。元本灵明,便惺惺也,真个诗词做做。丹药内中频顾顾。逍遥处、三光觑觑。全得当时害风风,真个神仙

生平性放旷,处世常澹然。但恐学未至,读书究其玄。时经丧乱际,向慕心益坚。仰睇高飞鸿,翱翔入云烟。云何杂燕雀,下与鸡鹜连。避谤去城市,寻幽适林泉。忱流夜雨歇,坐石春风颠。徒抱心耿耿,复忧腹便便。王君我畏友,时寄五色鲜。神鬼泣老笔,风云走长篇。文章古所贵,道义

公孙富文墨,名字世多知。谈笑取高第,弦歌当此时。临河薪石费,近塞茧丝移。缓急常愁此,看君有所为。

君诗悟入已多年,信手拈来总自然。静似幽人居在谷,勇如壮士起临边。波澜收卷虽余地,光艳发舒终属天。笑我饥吟空白首,乱蛩衰草晚风蝉。

苏武节旄尽,李陵音信稀。梅当陇上发,人向陇头归。

大雨山中采药回,丫头岩畔觅诗来。唤船野渡逢迎雪,携酒溪头领略梅。久客愁心端欲折,何时笑口得频开?殷勤记著今朝事,破驿空廊叶作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