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萧关

早发长风里,边城曙色间。
数鸿寒背碛,片月落临关。
陇上明星没,沙中夜探还。
归程不可问,几日到家山。

作品评述

《晓发萧关》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描绘了自己清早从萧关启程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渴望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早晨,我在长风的吹拂中早早启程,天边的边城显露出第一抹曙色。几只鸿雁寒冷地背对着戈壁,一轮明亮的月亮落在关附近。陇上的明星已经消失了,沙漠的深夜里我小心翼翼地前行。我不敢问归程的时间,只想早日返回家乡的山。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早晨出发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旅行途中对家乡的憧憬和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具体的自然景物,如长风、边城、鸿雁、明星、沙漠等,将旅行途中的环境表现得非常生动。诗人以朴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乡愁的情感。他对家乡的思念如影随形,即使在旅途中也时刻关注着归程的日子,渴望能早日回到心仪的家山。

整首诗以开头就点出的“早晨”为序言,描述了作者清晨启程的情景。接着描绘了边城天空的曙色和鸿雁背对的戈壁景象,进一步表现了早晨离别的寒冷感。接下来,诗人以片月落临关给出了现场描述,表达了离别的悲情。然后,他又以陇上明星的消失给出了旅途中的景象和寂寞的心情,描绘出夜晚沙漠的深幽。最后两句“归程不可问,几日到家山。”则展示了诗人旅行的目的和渴望,既表达了对归家的期盼,也流露出对旅途的漫长和未知的担忧。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旅行的景色、旅行者的心情和期望,展示了离别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渴望之情。在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感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以及对旅途中未知和困苦的忧虑。整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出了人们在离别和旅途中共同的情感体验,使读者可以在感受诗人的情感的同时,也引起自己对故乡的思考和回忆。

作者介绍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王贞白的轶事趣闻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按:①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他书有沿袭《唐才子传》卷十作“永丰人”者,似皆误。② 具见本书《棱棱傲骨识诗僧》一文。

王贞白的生平

  王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
  尝寄御沟诗与诗僧贯休,有“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句。
  他日面晤,语及此。贯休道:“当改一字”。
  贞白拂袂而去。
  贯休乃书一字于掌心以待,贞白果还,曰:“此中涵帝泽,如何”?
  贯休出掌示之,不异所改。
  二人遂订深契。乾宁二年,(公元八九五年)登进士第。
  榜下,物议纷纷。诏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覆试,仍中选。
  七年后,授校书郎。
  后迟隐以终。
  贞白常手编所作诗三百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新唐书志只录诗集一卷。此从唐才子传)传于世。
  后以世乱而不仕,归隐后,曾在西山(今广丰中学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四大诗人”,手编所作诗三百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共七卷。
  唐·乾宁二年张贻宪榜(895)登进士,是广丰县第一个进士。
  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授职校书郎。
  昭宗奔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后,为避世乱而退居家山,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进。王贞白“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清秀典雅,辞意工丽”,对江西文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诗,深受四方学者所推崇,尊以为师。
  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丰县众多的文人当中,只有其占有一席之地。所作诗300首及赋文合为《灵溪集》7卷,《全唐诗》共录其诗78首,其中卷24有1首,卷701有65首,卷885有12首。但不知什么原因,最为著名传唱千古的名篇《白鹿洞》“读书不觉春己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却没有收进《全唐诗》中。
  五代十国·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南唐中兴元年)病卒于故里,葬于广丰县县城西门外城壕畔,并建有王有道公祠(今已废)。遗著自编有《灵溪集》7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补编》存诗12首。

诗词推荐

上方僧又起,清磬出林初。吟苦晓灯暗,露零秋草疏。旧山多梦到,流水送愁馀。寄寺欲经岁,惭无亲故书。

北斗挂屋角,西风惊雁群。山寒岁云暮,人静夜中分。酒滴糟床雨,香生纸帐云。眼花书课减,旧学失锄耘。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

练练松月明,泫泫花露坠。人道是露水,侬道嫦娥泪。

节彼岱宗,有严庙貌。惟辟奉天,依神设教。帝黄焜煌,嘉荐普淖。至灵格思,殊祥是效。

鱼轩富贵人间少。那堪更、有子雍容廊庙。衮绣当斑衣。转色难心小。手把乾坤重整顿,略□□、微生一笑。分晓。是慈闱心事,如今著到。帘幕早是寒生,又橙黄近也,菊花香了。已劝九霞觞,春意浓于酒。玉带金鱼欢舞处,更捷骑、红尘峡□。知否。这花添锦上,年年重九。

梁山韭黄妙天下,玉箸金钗盈大把。

漫郎家住黄泗浦,闲看飞花坐北窗。渡口青山高似屋,门前潮水直通江。垂杨系艇已千尺,春鲤上盘才一双。野老相过无一事,白头喜对酒盈缸。

篮舆轧轧度成阴,鹭起冲波鹊噪林。当子倚阑成句警,政余拥褐坐檐深。裴回更尽高楼览,空阔思收远壑音。笑谢主人能命酒,不然寒甚不能吟。

豫章之东湖,有公之居。西山荐图,啤酒凤滴蜍。伊波之余,而无以昌其书。呜呼。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徒看后来冢,累累伤我神。伯侨与安期,于今亦不存。如何学仙侣,服食正纷纾独羡颜氏子,陋巷以为仁。

好辞绝妙过邯郸,开卷清风起坐间。想见襟怀濯冰雪,如闻吟啸满云山。离亭剑阁千峰碧,归梦莱衣五彩斑。尊酒相逢更何许,秋帆回首下牢关。

二十年前旧师友,一灯相对坐谈玄。炉香茗椀不须睡,惟有今霄是旧年。

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死生生死,镇日常惊怕。忽尔遇风仙,便说开、些儿妙话。忻然顿觉,猛烈弃家缘,向无中,铸经营,烹炼丹无价。投真得趣,自是增惺洒。方寸要清凉,把尘缘、般般放下。颐神养气,心月照云溪,处无私,凭真实,无谄亦无诈。

一从荆楚役,八数昏旦星。剸裁有琐碎,觞咏无频仍。世故未焚券,官曹方治经。客或嗤臞儒,下亦安聋丞。过日念知己,远方空旧朋。持斧乃宗匠,歃血主文盟。天瓢剩挹注,风翼困凌乘。袖怜醉墨淄,眼为故交青。招此穷乡吏,闯彼小玉京。樽罍容吟噱,粉黛罗娉盈。理窟领新得,诗瓢

昨晚雨不止,今朝天假晴。路乾里堠缩,人健板舆轻。父老惊相顾,亲朋渐出迎。端知华表鹤,珍重故乡情。

樛枝老树幽岩里,山鹧双栖掉长尾。高鸣俯搦势不停,似向春风矜爪嘴。山头锦鸡金作冠,身披五采成斑斓。远从红日霁时见,更向碧山深处看。人言此物真绝特,同是山禽不同格。休将绿水照毛衣,只恐桃花妒颜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