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公燕诗九首(其八)德琏》
拼音和注音
qún shì xié jiā huì , zhì jiǔ jūn zǐ t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君子:(名)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反]小人。
置酒:置酒zhìjiǔ摆下酒宴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群士谐佳会,置酒君子堂。
清言解饥渴,四座生芬芳。
云雨濯高翼,沙石明夜光。
连篇命音响,好合兴文章。
三台开艺苑,爱客擅词场。
伸眉就存慰,千载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