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赐观灯诗(三首)

中使传宣宴百官,珮声遥集五云端。
酒倾绿蚁开金瓮,馔脍苍麟奉玉盘。
宝帐春回频送暖,瑶台雪霁不生寒。
侍臣沾醉蒙恩德,更敕都人近御看。

作品评述

《元夕赐观灯诗(三首)》是明代陈敬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使传宣宴百官,
珮声遥集五云端。
酒倾绿蚁开金瓮,
馔脍苍麟奉玉盘。

宝帐春回频送暖,
瑶台雪霁不生寒。
侍臣沾醉蒙恩德,
更敕都人近御看。

译文:
使臣传达宣召,百官欢聚在高高的云端。
美酒倾注出来,绿色的液体像蚂蚁一样从金瓮中涌出,
美味佳肴盛放在苍麟形状的玉盘上。

宝帐中春天的气息频繁地传递温暖,
瑶台上雪消霁晴,不再感到寒冷。
侍臣们沾醉,感受到恩德的荣宠,
更加命令京城的人们亲临宫廷观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宫廷元宵节的盛况。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宫廷中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诗中通过描写宴会的热闹场景和丰盛的美食,表达了皇帝对百官的赏赐和关怀,并将这种宴会犒赏的气氛与春天的温暖、雪天的晴朗相结合,展示了皇帝的恩宠和权威。

赏析:
该诗以宴会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宫廷元宵节的盛况。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宴会的繁华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中的酒、食、音乐等元素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宴会现场,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诗中还穿插了对春回和雪霁的描写,将季节的变迁与宴会的热闹相结合,突出了皇帝的仁慈和权威。宝帐春回和瑶台雪霁不生寒,象征着皇帝的统治稳定和国家的繁荣。而侍臣们沾醉的形象,则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充满节日气氛的场景,展示了明代宫廷元宵节的盛况,同时也凸显了皇帝的威严和恩宠,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享受。

诗词推荐

牢落淮南赋小山,霜风容易老人颜。扬澜左蠡天垂碧,梦与盟鸥共往还。

玉车临御,凤盖棼丽。奉承宝册,弥文盛备。抗声极律,助我孝熙。天之所佑,万寿无期。

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予传澄心古纸样,君使制之精意余。自兹重咏南堂纸,将今世人知首尾。又得水底碧玉腴,溪匠畏持如抱虺。拜贶双珍不可辞,年衰只怕歔歈鬼。

是邑经兵火,今缠补少痕。要教民击坏,毋遣吏椎门。文惠残碑在,坡仙醉墨存。公余勤物色,幽兴入琴樽。

避喧迁出郭,岁晚尚担簦。隔室大於斗,长途滑似冰。岂无问字酒,共守读书灯。老病须微禄,归田恨未能。

不到危台久,重来恰十年。壮怀今扫尽,遗象只依然。老我从疏拙,微官合弃捐。归来营钓艇,长此卧风烟。

看山车放慢,遇水马争先。须信一年景,无如三月天。露花如此好,烟柳十分员。客醉不须去,竹床相对眠。

李君禅味诗情里,解作黄金不润身。目断白衣檐酒阒,何妨聊破一垆春。

星郎绝笔版曹卧,懒翁病翁稀缀文。岂料诗坛今再鼓,萧屯赖有故将军。

九天宫上圣,降世共昭回。万汇须亭毓,群仙送下来。承乾当否极,庶事尽康哉。只有羲轩比,其馀不可陪。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知

小桥枕沧湾,一水绕清激。横来莫知源,委去无寻迹。戏鱼时度浅,好鸟忽鸣寂。堂坳隐空谾,竹树閟寒碧。朝霏兴朱栱,倒影汎瑶席。仰窥一迳上,始觉藏深僻。尚忆客中行,盘峤倦登陟。峰回路忽下,溪馆曾休息。高低相掩遇,景趣无终极。朅来坐忘疲,欲去或穷夕。安得青霞人,共此

人之创亭意,大率繇己便。夫何我公有,所作异他见。临邛郡东北,井井画群甸。其民喜施力,无岁不登衍。公因到城上,有此多稼羡。而云彼嘉谷,诚我民所擅。如其每用此,岂不乡土恋。伊我牧其众,胡尔惧流转。遂兹谋栋宇,显显向一面。题为赏丰字,义不止营缮。常时命僚侣,于时

寥昔十年字,新今百八篇。男儿自传世,何必托彼传。

心兮如太虚,何恶亦何爱。吾庐寄吾兴,妙处端有在。於中忘岁时,畴觉屡迁代。但知曲肱眠,居然乐其内。无事户不出,此意谁能会。更约素心交,携书静相对。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拜象驯犀角抵豪,星丸霜剑出花高。六宫争近乘舆望,珠翠三千拥赭袍。

半落半开花有恨,一晴一雨春无力。……别缆解时风度紧,离觞尽处花飞急。

蚤听闽人说土风,此身常鹆以闽中。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子红。襟带九江山水断,梯航百粤王相通。北窗夜展图经看,手自题书寄远公。

欲上隋堤举步迟,隔云烽燧叫非时。才闻破虏将休马,又道征辽再出师。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