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津梁扼关陇,沃野舆图跨梁益。

出自明末清初代钱谦益的《题汴人赵澄临赵子固栈道图》

出自明末清初钱谦益的《题汴人赵澄临赵子固栈道图》

拼音和注音

tiān hàn jīn liáng è guān lǒng , wò yě yú tú kuà liáng yì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汉:天汉tiānhàn书面语称银河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前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沃野:沃野wòyě指大片的沃土。

舆图:描绘地球表面状态的图幅,即地图。泛指疆土、疆域。

津梁:(书)(名)渡口和桥梁,比喻能起引导作用的事物和方法。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原诗

蜀山崔嵬去天尺,千峰万嶂攒列戟。

奔涛坼峡斗雷霆,削铁层层梯绝壁。

青天鸟道瞰窅冥,终古蚕丛见开辟。

地缩千盘云栈重,天回四游阁道窄。

牛车络绎不断头,飞走凌兢罕接翼。

轮鞅牵确如有声,人鸟夤缘共一迹。

穴穿重掩身入霤,登顿巉岩足上壁。

此图瑰璚画者谁,似为升平写物色。

天汉津梁扼关陇,沃野舆图跨梁益。

参旗横拂东井深,褒斜钩连子午直。

邛竹蒟酱来东西,滇僰冉駹走阡陌。

何烦力士挽金牛,是处戎王贡瑶碧。

郫筒好酒车郤载,织成锦段马荐席。

烝徒犹拜古帝魂,学士能铭剑阁石。

呜呼此图不易得,全盛方舆真可惜。

丹青如阅《华阳志》,衣裳不为左担易。

何物毡车掣橐驼,况乃穷庐盖服匿。

卧龙跃马定谁是,锦江玉垒还自昔。

雪江老人头雪白,吮笔经营口嚄唶。

画师有心人不识,老夫看画长叹息。

诗词推荐

南国商飙动,东皋野鹤鸣。溪松寒暂宿,露草滴还惊。欲有高飞意,空闻召侣情。风间传藻质,月下引清声。未假抟扶势,焉知羽翼轻。吾君开太液,愿得应皇明。

先生不折桂,谪去抱何冤。已葬离燕骨,难招入剑魂。旅坟低却草,稚子哭胜猿。冥寞如搜句,宜邀贺监论。青旆低寒水,清笳出晓风。鸟为伤贾傅,马立葬滕公。松柏青山上,城池白日中。一朝今古隔,惟有月明同。

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当时纵使双成在,不得如伊是小时。

锄兰种松竹,意嫌兰易衰。土气不变恶,物性先自欺。劲竹见破节,直松生曲枝。嗟嗟松与竹,空使幽兰悲。

白芷汀寒立鹭鸶,蘋风轻剪浪花时。烟幂幂,日迟迟,香引芙蓉惹钓丝。

貌悴骨刚人不顾,唯驾一乘称广度。谁人肯上此莲舟,独畅清风明月赋。

汤周二大仙,庐此得升天。风俗因兴庙,春秋不记年。锦云张紫盖,琴溜泻鸣泉。丹灶犹存鼎,仙花发故园。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黄昏掩闺后,寂寞心自知。

楚水涂山各一涯,今年还是去年时。古来明月皆如此,我试停杯一问之。丹桂飘香知有子,飞乌绕树似无枝。直须看到冰轮昃,忍负姮娥隔岁期。

长乐疏钟断,昆池夕照收,晚风生似雨,仙雾爽如秋。钧曲来深殿,宫花出御沟。云天正如画,璧月在西楼。

蛟龙上汉鱼潜动,梁栋生云燕未知。风点稍闻寒瓦急,玉条初向画檐垂。何郎夜听应逢句,谢朓朝观必有诗。老大莫将文字困,为公牵强不胜疲。

虽陪三品散班中,资历从来事不同。名姓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甘陵旧党凋零尽,魏阙新知礼数崇。烟水五湖如有伴,犹应堪作钓鱼翁。

坡老不期遗李廌,欧公犹误取刘晖。点头道有朱衣吏,今古相传未必非。

独向条阳翠霭行,杖藜徐步怆吟情。长河漫有怀山迹,故国空传让畔名。远树半遮干木庙,断云犹锁魏侯城。可怜列土繁华地,只是寥寥作钓耕。

才昔高南国,名今播八纮。英姿留此地,馀泽及编氓。仙去江山在,恩来日月明。经从千载后,款谒荐微诚。

龙香浅渍罗屏褶。睡思低眉月。闲愁闲闷不关心。心似窗前梅影、一般清。绣帏交掩流苏动。一觉华胥梦。枕山轻戛宝钗声。粉裉香腮零乱、鬓鸦青。

外计初驰传,元戎久奏功。为牛非北海,鸡犬是新丰。梅萼三冬绿,榴花四季红。德星临越分,桂海即吴中。

尝闻昔天孙,谪落人世间。云霞入组织,机杼空留山。朅来巧相逢,遗我锦绣端。欲报乏绮语,再拜重卷还。我有大布衣,可以制岁寒。

三十年前此宦游,经从偶得驻扁舟。回头岁月如驹隙,到眼风烟独虎丘。无复故人论旧事,却因陈迹惹新愁。此生未必能重到,且为斯堂更少留。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