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师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
眼前皆胜境,门下尽名流。
法号君恩赐,精蓝国力修。
渡杯来凤阙,振锡谒珠旒。
内殿从容对,神都委曲游。
高僧类雪鹤,归思在林丘。
御札全编得,宸毫几处收。
遥思到时节,烟树赤城秋。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师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
眼前皆胜境,门下尽名流。
法号君恩赐,精蓝国力修。
渡杯来凤阙,振锡谒珠旒。
内殿从容对,神都委曲游。
高僧类雪鹤,归思在林丘。
御札全编得,宸毫几处收。
遥思到时节,烟树赤城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李宗谔在宋代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一位僧人,送往位于天宁寺的万年禅院。诗人通过描绘寺院和僧人的情景,表达自己对僧人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诗中描绘了天台寺的景色幽静,水石秀美;寺院门庭之下,聚集了众多名流雅士。僧人的法号得到国君的赐予,修行精进,国家力量也因此得到了提升。他们出董渡杯,来到凤阙前谒见皇帝,振鸣手中的法器,向皇帝行礼。在内殿中,他们与皇帝从容地对话,向皇帝述说他们在外的游历。这些高僧像白色的雪鹤一样飘逸,他们的归思却在林丘之上。

诗词的结尾部分提到了御札和宸毫,御札是帝王下发的文书,宸毫是用来执笔的毛笔。这表明皇帝对僧人的关注和赞赏,御札同样被记载在宸毫之中,珍藏了起来。诗人远远地回想起那个时节,心中感慨万分,仿佛置身于赤色的秋天,远望着烟雾弥漫的赤城。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佩之情和对佛教寺院的赞美。诗人描绘了寺院的美景和僧人们的高尚品德,表达出对他们前程光明和福祉安康的祝愿。整体上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展示了宋代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诗词推荐

竹里开华馆,珍羞次第尝。春风酒影动,晴日乐声长。久坐难辞醉,衰年亦暂狂。殷勤还继烛,永夕梦相妨。

吾心闲欲省尘缘,选得闲云起处眠。笔下自多宽宇宙,眼前犹乐少林泉。

一枝斜映佛前灯,春入铜壶夜不冰。昔岁曾游大庾岭,今年聊作小乘僧。

西路元戎看仗节,南宫词赋起明经。天门初日余残雪,江国浮云伴使星。乘兴还移浣溪棹,几时同过草玄亭。生憎杨柳催春发,故向愁边却尽青。

迺协良辰,维春之宜。迺诏近弼,来汝相德。九门洞开,文物华辉。声诗载歌,于以侑之。

芬馥天边桂,扶疏在月中。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皎皎舒华色,亭亭丽碧空。亏盈宁委露,摇落不关风。岁晚花应发,春馀质讵丰。无因遂攀赏,徒欲望青葱。

西崦入深窅,幽茅藏隐仙。虚窗画云篆,净几校灵编。绝巘耸玉干,危岩泻珠涎。相留饭青{左饣中辶右凡},人世凡几年。

和羹梅傍小春荣,尧陛犹余一荚蓂。万里云收天镜净,三台星畔老人星。

嗟予抱区区,畴昔同里闬。过从三十年,知心不知面。零落忽重逢,家亡市朝变。惸惸蹈海馀,踽踽南冠殿。剧谈泥涂际,握手鞍马倦。依依斯文意,苦恨十年晚。鲁仲偶不逢,随世本非愿。灵胥目未抉,端欲诣所见。及兹万里别,一夕肠百转。余生谅须臾,孤感横九县。庶几太尉事,万一

仲□尝三逐,将军老数奇。

还将短鬓受秋风,倏忽炎凉事不同。青史合居人品上,白云肯到市声中。蕙肴兰藉何须饱,制荷衣未觉管穷。驷马高车足忧患,五湖归作钓鱼翁。

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阙峨峨连翠云。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旃檀晓阁金舆度,鹦鹉晴林采眊分。愿以醍醐参圣酒,还将祇苑当秋汾。

不用丹青染素翰,疏烟分染碧云端。一千里地镜中镇,三十六峰天半寒。巢露叶中呈物象,滤罗带畔叠木峦。人间此是清凉药,时向尘中为展看。

春涨晓沄沄,空明澹孤屿。中流送行舟,绿波渺南浦。鸥从青镜下,人立沧溟语。素縠漾凉飙,圆纹散疏雨。桃叶怀旧题,后庭歌吊古。因之寄离情,前洲采芳杜。

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已建玄戈收相土,应回翠帽过离宫。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疑有女娥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王瓜未亦方牵蔓,李子才青已近樽。我最年高杂年少,风流还有杜陵孙。

畴庸国邑开。

病童随瘦马,难算往来程。野寺僧相送,河桥酒滞行。足愁无道性,久客会人情。何计羁穷尽,同居不出城。

南溪溪北北山边,风月公何得犹专。挈榼惭无叶落酒,赠诗如得汉阴鯿。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牙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製,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