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春暮有怀)

青幄蔽林,白毡铺径,红雨迷楚。
画阁关愁,风帘卷恨,尽日萦情绪。
阳台云去,文园人病,寂寞翠尊雕俎。
惜韶容、匆匆易失,芳丛对眼如雾。
巾欹润里,衣宽凉渗,又觉渐回骄暑。
解箨吹香,遗丸荐脆,小芰浮鸳浦。
画栏如旧,依稀犹记,伫立一钩莲步。
黯销魂,那堪又听,杜鹃更苦。

作品评述

《永遇乐(春暮有怀)》是宋代诗人刘仙伦创作的一首诗词。

诗词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诗人通过青幄、白毡、红雨等描写手法,将春天的美景表现得十分鲜明。而画阁关愁、风帘卷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无奈之情。整首诗词围绕着春天的景色和情感展开,从阳台云去到文园人病,再到寂寞翠尊雕俎,一幅幅场景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愁绪与病痛。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并通过描写细腻而准确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巾欹润里、衣宽凉渗等,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郁闷病痛与思念逝去时光的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有对生活的痛苦感受。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富有画面感和韵味。

中文译文:
青幄蔽林,白毡铺路径,红雨迷楚。
画阁关愁,风帘卷恨,整日萦绕着情绪。
阳台云离去,文园的人们病倒了,寂寞的翠尊和雕俎。
可惜美丽的容颜,匆匆地消失了,芳丛对眼如雾。
头巾湿了,衣服宽松,凉意渗透着。
又感觉到骄阳逐渐回来,解箨吹着香味,遗丸脆嫩,小芰浮在鸳鸯湖上。
画栏如旧,依稀还记得,独立一种优美的步履。
黯淡销魂的景色,不堪再听,杜鹃的叫声更加凄凉。

诗意和赏析:
《永遇乐(春暮有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尾呼应的结构使整首诗词更加有层次感和韵味。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通过描写诗人的郁闷病痛与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展示了生活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诗词意境优美,表达深情,修辞手法巧妙,给人以美感和思考。

作者介绍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

诗词推荐

奉行三尽令,问讯十分春。鸡犬柴门晓,牛羊草径新。远投双岭寺,频见耦耕人。我亦江南客,为农颇识真。

永遇乐

积厚丕丕业,重光郁郁文。宝书长列宿,玉字切浮云。散帙鸣銮驻,充庭杂佩分。愿移天纵艺,似续圣功勤。

永遇乐

七十四年明日是,三千里外未归人。酒篘泉涌如迎节,诗句云生喜见春。贺客不来知我病,邻家窃语笑吾真。时人莫作乐天看,燕坐端能毕此身。

永遇乐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永遇乐

挼花弄扇。碧斗遥山眉黛晚。白玉阑干。倚遍春风翠袖寒。难寻可见。何似一双青翅燕。人瘦春残。芳草连云日下山。

永遇乐

碧草通樵径,青松夹寺门。已来亲眼见,难去对人言。

永遇乐

老翁衰病不忧花,百口唯须麦养家。闻道田中犹要雪,兼收凝白试山茶。

永遇乐

金谷人家大谬悠,春江自理送穷舟。渔人拍手从旁笑,淡饭粗衣过即休。

永遇乐

故里多离别,他乡久滞留。虫声偏入夜,客梦不禁秋。枯叶兼风响,清溪带月流。倚门应望切,明日问归舟。

永遇乐

桐花落尽熟朱樱,无数珍禽绕树鸣。乡羽翠衿政堪玩,伊谁轻著弹丸惊。

永遇乐

齐安荒僻郡,平昔处放臣。幸此公酒美,复此高秋晨。百忧虽抢攘,一榼奈芳醇。举杯三酌后,遥作葛天民。

永遇乐

道身隐太华,壮岁客青城。采药何辞远,烧丹久未成。傅生已醉死,韩子得狂名。犹有残诗在,他年遗後生。

永遇乐

疋练萦回出海门,黄泥先变碧波浑。初来似欲倾沧海,正满真能倒百源。流卉飞腾竟何在,扁舟睥睨久仍存。自惭不作山林计,来往终随梦物奔。

永遇乐

笑倩西风指旧埃,归时行李似初来。也知三载清贫好,傅得一家强健回。

永遇乐

巍楼必欲称元龙,须写褒公与鄂公。鹤毳鸡肤吾老矣,只宜簑笠钓船中。

永遇乐

撇棹归来起暮凉,乐哉谁复慕轩裳。横短笛,罢鸣榔。红藕花繁作阵香。

永遇乐

谁知学进处,不在好为师。好把铭心底,分明说与伊。

永遇乐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永遇乐

炎天积雨气如秋,今日新晴快倚楼。神女收云清客梦,羲和鞭日慰民愁。昨朝苔砌行蝼蝈,破晓松梢乱栗留。暑气犹轻如四月,欲从溪上问轻舟。

永遇乐

东林百草摇落,老圃数株白红。楚客空悲岁晏,班姬错怨秋风。

永遇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