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庾信的《乌夜啼》
拼音和注音
cù zhù fán xián fēi zǐ yè , gē shēng wǔ tài yì qián x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子夜:(名)半夜。
歌声:歌唱之声;演唱歌曲的声音。
非子:周时人﹐也写作飞子﹐善养马。周孝王召使主养马于汧水﹑渭水之间。后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为周的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是为秦始封之祖。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原诗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
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
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