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福感寺答少年

牡丹未及开时节,况是秋风莫近前。
留待来年二三月,一枝和露压神仙。

作品评述

《游福感寺答少年》是唐代女诗人卓英英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在游福感寺时,看见了一株牡丹花,但还未到开花的时节。此时正值秋天,秋风已经吹到了花前,诗人很担心这样的寒冷天气会对花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诗人决定将来年二三月时才会结果的牡丹花留给来年再开放,期待那时花开后的壮丽景象。

诗人以牡丹花为主题,从牡丹未开花的状态出发,表达出对花的关切和期待。诗中的牡丹是一株具有神仙般风采的花卉,作者用“一枝和露压神仙”来形容牡丹花的不凡。整首诗以对花的情感为中心,通过牡丹花的形象反映了人生的期许与希望。

这首诗情感细腻,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珍贵,以及诗人对花的情感。诗中婉转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期待,通过牡丹花的形象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将未开的牡丹花与秋风相对比,突出了花的美丽与脆弱。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痴迷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诗词推荐

幽笪夹道少人居,山骨清寒草木疏。泉见客来空自喜,春怀渺渺正愁余。

晓入荒蹊陟断冈,多年庙食白龙王。要添溪上半篙水,不远山中一瓣香。灌木云昏旌斾出,高田土渴桔槹忙。莫疑栖隐无深洞,且得随车雨送凉。

野寺度残夏,空房欲暮时。夜听猿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烟生薄,山高月上迟。又登尘路去,难与老僧期。

束发已青袍,终身州县劳。一官常肮脏,万里忽焄蒿。竟负昂霄志,空传掷印豪。两疏心不遂,遗恨寄滔滔。

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春光先自暖,阳艳暗相催。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馀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零落移新暖,飘飏上故台。雪繁莺不识,风袅蝶空回。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相逢且对酒,相问欲何如。数岁犹卑吏,家人笑著书。告归应未得,荣宦又知疏。日日生春草,空令忆旧居。

此生生在此生先,何事从玄不复玄。已在淮南鸡犬后,而今便到玉皇前。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岷峨寿佛东来,手移斗柄春寰宇。经纶事业,诗书流出,时为膏雨。载采三阶,炳丹一念,雍容枢辅。望岩廊风范,扬休山立,真汉相、殆天与。国步时当如许。赖明堂、倚空一柱。苍生引领,整齐中夏,奠安西土。多士相期,直须无愧,范韩文富。且梅边一笑,春风祝公,寿介东鲁。

束装西啸指长安,正是新春快活天。酒病诗愁应有梦,鸟啼花发正争妍。君空冀北今行矣,我滞周南岂偶然。东合他时访遗逸,为言憔悴鹤谿边。

旧说颍川宣老人,朱樱斑笋养闲身。无心已绝衣冠念,有眼不遭车马尘。青简自书遗老传,白须仍写去年真。斋成谩作笑谈主,已是萧然一世宾。

自从笔削三千首,复见风骚二百年。佳句独为时辈许,幽光长伴客星悬。耳孙文采方高蹈,鼻祖声名更盛传。曾到先生栖隐处,桐君山下好林泉。

凛凛风生寄此堂,尘埃消尽兴可长。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已散浮云沧海上,更飞霖雨泰山傍。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

饱啄天这分,吾何泣远涂。落身近南粤,结梦屡西湖。雇仆知乡谊,依僧免屋租。新栽窗外竹,照月照同癯。

忽尔严冬设脍,更于晴日观梅。人道荒寻邂逅。我忻良集而来。

华灯下上照楼台,无数银花一夕开。月色多情能助兴,游人去了却重回。

欲向萧关外,穷阴雪暗沙。碛寒鸿雁少,冰合水泉赊。自有从军乐,应无去国嗟。春风曾不到,吹角寄梅花。

水云幽。怕黄霜竹生新愁。生新愁。如今何处,倚月明楼。龙吟杳杳天悠悠。腾蛟起舞鸣箜篌。鸣箜篌。听吹短气,江上无秋。

冰开御水龙鳞细,日照宫梅麝炷烘。欲看人间花灼灼,不妨葛藟共春风。

为得近樵渔,来寻此地居。省交长闭户,耽静欲焚书。自爱心清淡,人嫌礼貌疎。径荒从草没,衰懒不能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