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作品评述

诗词:《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中文译文:
巫山远远望不到边际,望着望着看见朝廷的氛围。
无法辨别啼叫的猿猴所栖的树,只能看着低垂的雾云。
巨大的波涛翻滚着水流,猛烈的雨水掩盖了峰峦的轮廓。
身上的衣裳湿透了,更加思念远方的君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巫山的景色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君王的思念之情。巫山是唐代著名的山岳地区,其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树木和忽明忽暗的云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山景的描绘,将巫山的壮丽景色与人心向往的君王之下的宫廷氛围相对比。在山间环境中,诗人感叹自己无法追寻君王的踪迹,只能远远看见朝廷的氛围,深感与君王的距离遥远。

诗中的啼猿树、神女云等景物描述虽然简洁,但能够传递出景色的美感和山上的动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巫山的沾湿衣裳和深深惦念君王的情感。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君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山中的雾云、波涛和峰峦的壮丽景色。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季父昔从我,寒灯听微更。强扶瘖聋和,误策蹇跋行。坐令两销落,无复一峥嵘。宜汝逝不留,出门访咸英。大溪逢侍郎,拆洗心胸清。新诗发妙意,说尽文字情。侍郎盖代豪,平蛮蚤垂名。览书五行下,援笔千人惊。点化谢琱刻,涵濡透晶荧。林黄橘柚重,渚白蒹葭轻。褰裳念数往,岁晏

禊帖之亡,坏土其朽。至于贞无,夫岂一手。仿佛之传,烂如晨星。尚胜定武,以石得名。

醉倚歌楼上,归来帽欲斜。山衔半规日,云间一棱霞。砌雪胶庭草,檐冰坠瓦花。明朝重有约,同访赵州茶。

孤云落日倚西风,历历兴亡望眼中。山入六朝青未了,江浮五马恨无穷。客愁已付葡萄绿,迳雨空余玛瑙红。我亦欲谈当世事,无人唤醒紫髯翁。

颓年寒暑不能禁,休较玄枵与实沈。自古难销儿辈口,从来幸契老天心。农登稼穑多储宝,盗息萑蒲罕窃簪。持此效君强曝背,庶几三径许归寻。

朔风吹寒冰作垒,梅花枝上春如海。清香散作天下春,草木无名藉光彩。长林大谷月色新,枝南枝北清无尘。广平心事谁与论?徒以铁石磨乾坤。岁晚燕山云渺渺,居庸古北无人到。白草黄沙羊马群,琼楼玉殿烟花绕。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贞姿灿灿眩冰玉,正色凛凛欺风霜。

平旦面数箸,晡时饭一杯。枝梧长日过,怅望早秋来。团扇寻诗写,缁巾借样裁。惟应水边坐,待得市船回。

一抨初骇听,双泪谩求哀。极口诬贤者,甘心誉彼哉。早知豺不食,安用鸩为媒。试问高阳里,迎车几两来。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袅娜柔条不自持,锁窗深处最相宜。试教疑手簪双鬓,莫遣新愁上两眉。子建洛神空有赋,乐天杨柳可无诗。为君唤起温柔梦,春草池塘日正迟。

春山杜鹃啼,苦劝人归去。声碎竹林风,血染花梢雨。我老无家可得归,萝窗睡饱云黏衣。山童推枕破残梦,报道有僧开竹扉。何方圣者来寻讨,解包颺下青龙钞。便欲庭前纵火焚,净地岂容狼藉了。问渠何日离飞来,两月奔驰未到家。好劝急归休歇去,春风落尽武林花。

载登坛阼,载酌尊彝。牲酒嘉旨,福禄纯熙。其福维何,万里咸宜。其禄维何,永承深禧。

纳交以道,不殊乎丘图。观政以人,叹息于求贤。言情惟真,无事乎胁肩。此前辈之流风,今不复见者几百年矣。使览者跫然曰:古道之存,存乎尺笺,盍思乎勉旃。则如宝真者,亦将预有荣焉。

要尽宾欢醉绣筵,准凭良月作夤缘。孤光已蔽浮云外,众目犹倾小雨前。声入鬓毛同飒飒,润生林叶自娟娟。宴杯才撤寒蟾露,疏影参差魄正圆。

汾阳賸建扶危功,清议那有鱼军容。倖人恃宠自矜伐,似可唾去极力攻。今也束带比肩立,绝口不问如盲聋。水衡有钱谁敢费,设席授几为尔供。金鹅罩底果何品,异馔定不人间同。翠环玉勺未分劝,坐列有序随卑崇。君恩天大且笼盖,天意不假人方穷。凤凰五章为世瑞,亦许枭獍鸣雌雄。

桃夭李粲逞娉婷,拥立苍官似列屏。花罅蜂喧方引睡,松颠鹊语忽喷醒。童心欲竞湖波活,衰鬓难随野草青。共试中年腰脚在,更穷胜赏上山亭。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随行笠与簑,未始散天和。暖戏荒城侧,寒偎古冢阿。数声牛背笛,一曲陇头歌。应是无心问,朝廷事若何。

十年孤迹寄侯门,入室升堂忝厚恩。游遍春郊随茜旆,饮残秋月待金尊。车鱼郑重知难报,吐握周旋不可论。长恸裴回逝川上,白杨萧飒又黄昏。

何处戒吾道,经年远路中。客心犹向北,河水自归东。古戍鸣寒角,疏林振夕风。轻舟惟载月,那与故人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