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晁补之的《答赵滋主簿》
拼音和注音
nián lái qīng xuè duàn zhēng yī , bì fā dān yán rì xī fē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征衣:1.旅人之衣。2.出征将士之衣。3.泛指军服。
年来: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年岁到来。
日夕:1.指近黄昏时;傍晚。2.朝夕;日夜。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原诗
我昔寻幽径山上,曾傍苕溪弄菱桨。
南临天目指掌间,隔岭如闻笑言响。
年来清血断征衣,碧发丹颜日夕非。
便欲相期煮白石,与君晚入烟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