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诗

融抱回曲照,熙如鉴中象。
谛览无遗心,虚求非滞想。
追梦忘始终,通幽宛如往。
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

作品评述

《念佛三昧诗》是宋代释遵式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融抱回曲照,熙如鉴中象。
谛览无遗心,虚求非滞想。
追梦忘始终,通幽宛如往。
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念佛三昧的境界与效果。其中的“融抱回曲照”指佛法普照和世事转回的境界,如同照映在明亮的镜子上;“熙如鉴中象”形容内心明澈,能够洞明一切事物的真相。“谛览无遗心”表示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观照,没有杂念和困扰。“虚求非滞想”表示没有执著追求,不被烦恼所困。“追梦忘始终”表示在佛法的境界中,忽略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幽宛如往”意味着在修持中能够进入幽深的内心境界,如同到达一个净土。“藉此会神姿,逍遥期西赏”则表示通过念佛三昧,可以达到身心合一的自由境界,期待获得西方净土的享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念佛三昧的妙处和境界。释遵式通过描绘境界和表达心境,生动地形象化了念佛三昧的修行体验。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内心状态和境界的描述,传递了修行者在念佛三昧中所体会到的超越时空、返璞归真的境界感受。同时,诗词中蕴含着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释遵式对念佛三昧修行效果的期待和渴望。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象征意象,清晰而深刻地表达了释遵式对念佛三昧境界的理解和追求,呈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宽广,以及对解脱和幸福的向往。

诗词推荐

愁里仍蒿径,闲中更荜门。青灯聊自照,浊酒为谁温?隙月知无梦,窗梅寄断魂。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

昏又晓。蝶梦不栖芳草。照映琼林人物好。熏香荀令小。不怕醉时健倒。恐怕醒时花笑。潘鬓都因愁白了。老人心未老。

法许庐山远,诗传休上人。独归双树宿,静与百花亲。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呼童致明烛,展我窗前书。顾谓尔童子,此岂不足欤。得意自忘伪,观一知其余。尔观千万灯,岂与一烛殊。尔岂不欲醉,举杯倾我壶。尔岂不欲饱,构火烹我鱼。人生贪外物,要以乐甚躯。吾求安不足,安用劳驰驱。

绿阴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斜簪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株。

草堂人去客来游,竹笕泉鸣山更幽。向使经营无陆子,残僧古寺不宜秋。

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缓击急击曲未终,暴雨飘飘生坐上。铿铿铛铛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高楼漏滴金壶水,碎电打著山寺钟。又似公卿入朝去,环珮鸣玉长街路。忽然碎打入破声,石崇推倒珊瑚树。长短参差十六片,敲击宫商无不遍。此乐不教外人闻,寻常只向堂前宴。

城上昏烟四敛。画楼外、陡听更点。千里相思梦中见。恨年华,逐东流,随急箭。帘影参差转。夜初过、水沈烟乱。剩枕余衾故人远。忆闲窗,_云鬓,低粉面。

呜呼清角不复见,玄鹤已去悲风呼。裨海齐州一反掌,乾坤莽莽知音孤。曲高节疏苦欲睡,白首人间空见图。就之忽惊云木动,沈笔欲下还踌躇。千岩峥嵘万壑趋,松桧漠漠烟峦殊。前有豕麋后虎蜺,琅玕翡翠纷在眼。石亭仄映山之隅,中有高士牙与期。缟衣黄冠七尺躯,修眉朗照秋水珠。

歌舞留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白头病客无才思,惯卧茅檐长薜萝。

绰约去朝真,仙源万木春。要知窃桃客,定是会稽人。

薄雪笼日护初晴,沙岸湖来春水生。间傍柳堤骑马去,一鞭春色柳风轻。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生甲更生庚。此是丹头切要明。药嫩采来归土釜,前烹。文赋刚柔次第行。片饷结丹成。沐浴防危更守城。到此不须行火候,持盈。火若加临必定倾。

隔市炊烟曙色迟,小城初霁客来时。娇莺历历啼芳树,不解春风有别离。

拍拍春风满面浮,出门一笑大江流。坐中狂客有醉白,物外闲人惟弈秋。晴抹雨妆总西子,日开云暝一滁州。忽传十万军声至,如在浙江亭上游。

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

方寸平田便有余,子孙无复废耕锄。已将不死为嘉种,更向无何筑隐居。

一丘一壑。野鹤孤云随处乐。篆带纱巾。且与筠庄作主人。高山流水。指下风生千古意。寿庆年年。长在新秋六日前。

春到海棠花几信。堠馆馀寒,欲雨征衣润。燕认杏梁栖未稳。牡丹忽报清明近。恨入青山连晓镜。香雪柔酥,应被春消尽。绣阁深深人半醒。烛花贴在金钗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