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国南服,贤才之林薮。

出自明代杨士奇的《送尚书魏公致仕还乡诗》

出自明杨士奇的《送尚书魏公致仕还乡诗》

拼音和注音

jiāng yòu guó nán fú , xián cái zhī lín sǒ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贤才:亦作'贤材'。才智出众的人。

江右:(名)①旧时江西的别称。②东晋以后,隋唐以前,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原诗

江右国南服,贤才之林薮。

匡庐彭蠡间,清淑萃加厚。

英英魏文渊,人物星之斗。

明经在致用,一第咄嗟取。

峨廌入乌台,白简岁年久。

击邪奋无前,直枉宁肯后。

超跻副浙宪,声华耸冈阜。

简陟少秋官,式贰大司寇。

致鞫悬鉴明,析疑迎刃剖。

大梁困岁饥,方伯拜廷授。

悉心事旬宣,勠力苏稿朽。

归来掌邦禁,雍容帝左右。

既诘奸慝平,亦著武绩茂。

廉清一志坚,闻望六官首。

方兹切倚毗,云何慕畎亩。

惟皇悯疾疢,且重违耆耇。

锡之五色书,龙光焕户牖。

久行遂归止,福祉自天祐。

川开万里风,南帆驶于走。

云净九叠屏,烟消彭泽柳。

迎门集童稚,携觞聚邻叟。

欢庆溢乡闾,劳问洽亲旧。

超超天地外,此乐宁多有。

蹇予朴钝质,颓龄七旬九。

谬叨词林馆,固陋寡所偶。

责重力不任,兢兢虑灾咎。

所藉同乡邦,同心二三友。

有言相启发,有病相砭灸。

何君既离郡,魏公复分手。

念此增悲嘅,中怀杂纷糅。

岁晚应乞身,归程能待否。

市酒望湖亭,玉壶为君扣。

诗词推荐

出门红未芳,还家绿成幄。仙葩独婉娩,书声共寥落。日暮碧云合,天寒翠袖薄。念远怅悠悠,缑山缈孤鹤。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出郭西南十里过,小园风月得婆娑。翠屏三扇恰相倚,玉镜一奁谁为磨?投镊未嫌衰鬓白,插花聊喜醉颜酡。耶溪更尽青鞋兴,免使将军怒脱靴。

莫谓湖山景,寻常总一般。欲穷清胜处,须向雪中看。

尝闻凤栖梧,梧老凤未栖。今我昌伫立,不知月东西。

物亦有仁者,蚕功不可量。将身甘鼎镬,与世作衣裳。过栈苍云湿,登山白雪香。未知龙种似,犹与马群妨。

烈士生不遇,栖栖为旅人;英魂死不没,凛凛为明神。明神受帝命,庙食福我民,牲酒可足言,压抑姑少伸。火旱千里赤,与人下雷雨,降水不反壑,谈笑出平土。善人锡之福,奸伪亦击汝。岂若世上人,吞声气如缕。

年华改岁阴。游客喜登临。据鞍垂玉帖。横腰带锦心。冰弱浮桥没。沙虚马迹深。倚弓依石岸。回床向柳阴。智琼来劝酒。文君过听琴。明朝云雨散。何处更相寻。

晓池芳柄褭残馨,褪雨欹风鹭委翎。碧展一奁秋練練,似怜玉色镜中零。

别恨迢迢千里余,天涯何处觅音书。花间羞见双双蝶,水上愁寻六六鱼。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扁舟投落日,遥夜楚江隅。月上寒潮静,灯依野岸孤。驱驰悲断雁,牢落愧栖乌。一洒并州泪,东流入旧都。

维摩无病自灼灸,不二门开休闯首。文殊赞叹辜负人,不如赵州放笤帚。不二法门无别路,诸方临水不敢渡。鶖子怕沾天女花,花前竹外是谁家。

隐德称乡闬,清风遗子孙。未荣三釜禄,先逝九原魂。葬得眠牛地,家开纳驷门。足令来者慕,信有教忠言。

春花弄晴风,昼帘垂永日。公退卧黄细,放衙头懒出。

不谓衔冤处,而能窥大悲。独栖丛棘下,还见雨花时。地狭青莲小,城高白日迟。幸亲方便力,犹畏毒龙欺。

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怪来迟。

几点归舟破暮烟,数行雁字落霞边。世间安得王摩诘,为写琴川作辋川。

今年寒食好天色,游人踏青行不极。寻山不惮千里远,往往啼号湿松柏。一杯才酹坟上土,祗就坟前便歌舞。故乡自有懊恼声,插腰羊皮小番鼓。吁嗟悲欢一饷间,但怅死人不能语。君不见北客纷纷俱落南,先冢尽被胡尘漫。影堂逢节具饮食,魂魄夜行溪谷山。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幺】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