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墓

识君因读春秋传,今日坟前见断碑。
大义可令吴俗变,高风不独鲁人知。
剑光注壑生灵草,树影悬空动羽旗。
休问姑苏旧风景,白烟青雨黍离离。

作品评述

《季札墓》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我认识你是因为读了《春秋传》,今天在你的坟前看到了断裂的碑。伟大的道义可以改变吴地的风俗,高尚的品德不仅仅鲁国人知晓。剑光照亮了山谷,生命之草在树影下摇曳,羽旗在空中飘扬。不要问我关于古老的姑苏风景,那里的白烟和青雨飘离离。

诗意:
这首诗词以季札的墓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季札的敬仰和对伟大道义的追求。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贤臣,他的事迹被记载在《春秋传》中。通过读这本书,作者对季札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在季札的墓前感受到了他的伟大。作者认为伟大的道义可以改变社会风俗,高尚的品德不仅仅局限于鲁国,而是可以为世人所知。剑光照亮了山谷,象征着季札的精神在世间发扬光大,生命之草在树影下摇曳,表达了季札的事迹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和影响。最后,作者提到了姑苏的古老风景,以及白烟和青雨,这些都是象征着离别和遗憾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季札的墓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季札的敬仰和对伟大道义的追求。作者通过读《春秋传》了解到季札的事迹,从而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诗中提到的大义和高风,表达了作者对伟大道义的推崇,认为它们具有改变社会风俗和影响他人的力量。剑光注壑、树影悬空动羽旗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季札事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最后,作者以姑苏的古老风景和离别的意象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追求。整首诗词通过对季札的墓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伟大人物和伟大道义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推荐

东,西, ——鲍防步月,寻溪。 ——严维鸟已宿,猿又啼。 ——郑概狂流碍石,迸笋穿溪。 ——成用望望人烟远,行行萝径迷。 ——陈元初探题只应尽墨,持赠更欲封泥。 ——陈元初松下流时何岁月,云中幽处屡攀跻。 ——张叔政乘兴不知山路远近,缘情莫问日过高低。 ——贾弇

章华台南莎草齐,长河柳色连金堤。青楼曈曨曙光蚤,梨花满巷莺新啼。章台玉颜年十六,小来能唱西梁曲。教坊大使久知名,郢上词人歌不足。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五铢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笺替传语。缘池并戏双鸳鸯,田田翠叶红莲香。百年恩爱两相许,一夕不见生愁肠。

武帝常勒兵,北登单于台。始欲以威服,竟亦惭怀来。徒令出塞师,万里求龙媒。未弭後世患,玉颜困黄埃。丹青不足恨,谋虑少徘徊。月如汉宫见,心向胡地摧。在昔李少卿,听笳动悲哀。壮土尚如此,蛾眉安得开。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初冬诚难保,死不如草莱。

薄雾生寒水,寥寥舣画船。人伤千里别,桂吐十分圆。把酒非前夕,追欢忆去年。南楼足佳兴,好在谢林川。

舟次寒城外,人家已闭门。蜃眠春浪息,鸟入暮烟昏。泽广疑无地,车鸣忽有村。兹游虽适兴,终不似丘园。

野花疏竹媚幽姿,翡翠帘前雨散丝。最爱陈琳诗句好,玉盘春露捧金芝。

幕府增辉,前度刘郎,又还到来。看芙蓉池畔,神凝秋水,绮罗丛里,欢动春雷。彩笔新题,金钗半醉,当日英雄安在哉。开筵处,是真仙福地,不着纤埃。堪怜倦客情怀。听吹竹弹丝金奏谐。有黄花插鬓,何妨欹帽,绿橙醒酒,莫惜空罍。坐上疏狂,帘间姝丽,应想横波一笑回。停杯久,

不种一陇田,仓中有馀粟。不采一株桑,箱中有馀服。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是物皆有馀,非心无所欲。吟君未贫作,同歌知足曲。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去日炎威重,归时秋半过。林间坐盘石,不觉笑呵呵。不笑仰山插锹叉手,不笑地藏博饭栽田。二胜米料人人有,笑他饿死饭箩边。

日脚云微淡,林梢叶渐黄。可堪须变色,彻了为侵霜。酒到难成醉,风来易得凉。老年何所欲,唯愿且平康。

汉庭用少公何在,不使群飞接羽翰。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

僧房秋夜月明天,下马拥裘人悄然。老僧何事亦晨起,清磬一声惊客眠。

流水断桥衰草,西风落日清笳。往来赢得鬓边华。此去征鞍休跨。烟溆绿深陂筱,霜篱红老江花。青山尽处是侬家。拟唤渔舟东下。

蕙帐将辞去,猨猱不忍啼。琴书自为乐,朋友孰相攜。丹灶非无药,青云别有梯。峡山余暂隐,人莫拟夷齐。

莫恨中秋无月。月又不甜不辣。幸有瓮头春,闲坐暖云香雪。香雪。香雪。满引水晶蕉叶。

槲叶风乾。柏叶霜殷。浅坡陀、路径回环。喜投公馆,暂卸征鞍。对竹萧森,松夭矫,菊斓斑。岁晏天寒。谁共清欢。过黄昏、愁恨多端。烛花渐暗,炉火将残。更雁声哀,砧声急,雨声繁。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昨日雪已佳,今日雨亦好。冰肤解万木,洗濯见枯槁。思君对此坐,孤咏废幽讨。明日尚相期,春禽听清晓。

早仕潜郎省,通才适世资。衣冠推吉履,州郡载遗思。乔木陉山外,阴堂洛水湄。令名千古在,沈刻争臣辞。

崔颢曾题黄鹤楼,长沙拈起当风流。大千国土俱家业,诸佛何曾有地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